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作者对 1995~ 2 0 0 2年我国人体蝇蛆病的病原和临床资料作了广泛收集、复习及报告 [1] ,共查见 2 9篇短文报道人体蝇蛆病 10 7例 ,其中以皮下蝇蛆病最多 ,占 83例 (77.6 % ) ,其次是眼蝇蛆病 ,占 13例(12 .2 % )。本文按蝇蛆在人体的器官组织寄生的不同部位 ,论述有关蝇蛆病的临床问题。1 眼蝇蛆病1996~ 2 0 0 2年共报道 13例 [2 -10 ] ,其中男 8例 ,女 5例 ,成人和儿童各 7例和 6例 ,年龄自 6岁至 4 4岁不等。地区分布较广泛 ,13例中河南省洛阳市 3例 ,山东省泰安市和聊城地区各 2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2例 ,东北牡丹江市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猪囊尾蚴和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免疫的昆明小鼠后,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的免疫功能。方法将4种细粒棘球蚴和猪囊尾蚴体抗原及分泌抗原分别免疫4组小鼠,观察其诱发的抗体水平、对囊肿抑制率及其免疫细胞功能。结果 E.gPS组抑制率(77.1%)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其湿重(374±12.3mg)与对照组(163.0±53.7mg)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q=5.9671,P<0.01);与另外3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q=4.2061、4.3796、4.8670,P<0.05)。巨噬细胞吞噬指数(IM):E.g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cSW组及E.gCF组(q=9.9592、8.3332、8.6719,P均<0.01)。胸腺指数(IT):E.gPS组、E.gCF组显著低于对照组(q=5.2242、5.6189,P均<0.01)和C.cSW组(q=4.0466、4.4391,P均<0.05)。脾脏指数(IS):E.gPS组显著高于C.cSW组(q=4.8251,P<0.01)、E.gCF组和对照组(q=4.4078、3.3374,P均<0.05)。结论 经E.gPS抗原免疫的昆明小鼠明显增强了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包虫病流行近况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在 2 0 0 0年召开的我国西部地区寄生虫病专业会议上 ,包虫病被确认为危害西部地区发展和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包虫病按棘球绦虫种的不同分为囊型 (CE)和泡型 (AE) ,分别因细粒棘球绦虫 (E.g)和多房棘球绦虫 (E.m)幼虫而致病。为了监测包虫病近年流行趋势 ,特复习 1996年以后的国内文献 ,按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的各省区作一综述。1 流行区1.1 甘肃 :我室截至 2 0 0 0年底共诊断包虫病 380例 ,多为甘肃籍病人 ,少数来自西部其它省 (区 ) ,其中囊型 2 77例 ,侵犯肝脏182例 ,肺脏 4 0例 ,多脏器 5 5例 ;泡型 10 2例 ,侵犯肝脏 10 1例 ,… 相似文献
5.
6.
在包虫病和囊虫病免疫诊断中普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由于病人来源差异,对较全面了解其机理带来了一定限制。为此我们分别用绵羊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原头节(EgPS)和猪囊尾蚴囊液(CcCF)、头节及囊壁(ccSCW)免疫小白鼠,一个月后用 EgCF 和 CcCF。致敏的血球测其抗体水平及交叉反应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蒋次鹏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4):158-164
1988年9月15~16日在日内瓦 WHO 总部召开国际包虫病研究工作组会议,与会的中、英、美、日、瑞士、比利时、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坦桑尼亚等国的20位专家教授,共同商定了1988~1990年包虫病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
蒋次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1)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委托中山医科大学,于1985年11月20—23日在广州召开全国寄生虫病化学治疗专题讨论会,与会代表70余人,来自全国22个省市,就国内近几年来对各种寄生虫病化学治疗的研究,广泛进行讨论,同时医药工业研究单位和药厂亦前来参加会议,介绍近年国内研制 相似文献
10.
蒋次鹏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1,38(1)
棘球蚴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分为囊性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性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一直沿用外科治疗,但常引起复发,或因手术时囊液外漏,致使包虫扩散种植.近几十年国内外兴起的化学治疗以甲苯咪唑和苯硫咪唑为有效的抗包虫病药物.基于前者肠道吸收较后者差,现几乎为后者所取代.笔者曾研制消包胶囊(xiao-bao capsule),由槟榔、榧子、蛇脱、土鳖虫、露蜂房和穿山甲等6味药组成,每丸含药粉250 nag.消包胶囊在小鼠实验或临床试用中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毒性低微,无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CE患者,并在治疗前后作B超对比.该文总结了9例肝CE及1例肺CE患者疗效观察,治疗后B超图像显示,包虫囊肿由混合性回声团取代,开始显非均质性,以后变为均质性强回声团,并有多发性斑状钙化形成,达到治愈的目的.Abstract: Echinococcosis is a common parasitic disease, including cystic echinococcosis (CE)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 Surgical operation has been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 of echinococcosis. But relapse always occurs. Therefore, chemotherapeutic research rose up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recent decades.Mebendazole (MBZ) and albendazole (ABZ) are the best anti-echinococcal drugs, especially the former was replaced by the latter due to poor intestinal absorption. Self-designed Xiao-bao capsule was comprised of areca,ornphaia, snake slough, ground beetle, honeycomb and gangolin scales. Each capsule contains 250 mg of powder. The results of mice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trial indicated that Xiao-bao capsule exhibited good efficacy with very low toxicit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9 cases of liver CE and 1 case of lung CE treated by combined treatment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ppended with the ultrasonic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The ultrasonic figures showed that in the beginning mixed echo group turned to heterogenous, later homogeneity became gradually with occasional multiple calcification, indicating a cure sta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