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范明远  栾明春 《疾病监测》2007,22(12):853-857
2002-2003年突发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国大陆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肆虐已经过去5年了。这起SARS疫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使经济蒙受了严重损失,甚至导致了社会危机,教训可谓刻骨铭心。自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4月16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为引起SARS的病原体以来,科技工作者围绕该病毒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的发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公元313年我国医学家葛洪在《肘后方》一书中记述了沙虱毒(现称恙虫病)病例,并认为沙虱(即恙螨)为其病媒,这是关于立克次体病的最早记载,葛洪的历史功绩已被日、俄、美等国家当代学者在文献中确认。190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病理学家立克次氏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首次观察到立克次体,他的发现为揭示这一类既有别于普通细菌又不同于病毒的病原微生物奠定了科学基础,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立克次体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和不幸牺牲,就将这一类微生物定名为立克次体。法国微生物学家尼科尔氏Charles Jules Henry Nicolle(1866~1936)在  相似文献   
3.
范明远 《实用预防医学》1994,1(3):192-192,F001
立克次体病预防现状和展望范明远(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100050)1发展现状在国外,立克次体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的立克次体病已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发达国家为汲取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斑疹伤寒肆虐的教训,他们始终没有放松对立克次体病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SDS—PAGE法分析了7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和5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新分离株的结构蛋白,蛄果表明:7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标准株的结构蛋白除康氏立克次体Malish7株和India株蛋白图谱一致外,其余各株图谱各不相同。5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新分离株的蛄构蛋白除BJ—90株和BJ—93株蛋白图谱一致,IM—TO—85株与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246株一致外,其余各株图谱各不相同。上述结果提示:结构蛋白图谱可以作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一个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生命科学的边缘学科,是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的生态学。 目前研究微生态学的国际性组织,每隔3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到1987年已开过17次会议,我国1981~1985年已开过3次全国性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4届会议将于1989年在大连召开。  相似文献   
6.
立克次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培养立克次体的方法常不能获得大量立克次体,且立克次体又缺少突变株,无法鉴定立克次体的基因转移机制。因此有关立克次体的代谢、遗传、立克次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致病性的研究都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立克次体基因已在大肠杆菌上克隆和表达成功。建立了多株立克次体的基因库,并从Q热立克次体分离到质粒。 一、立克次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的柠檬  相似文献   
7.
作者首次用来自立氏立克次体(R.rickettsii,Rr)190KDa蛋白抗原基因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从黑龙江、河北、海南、北京采集的蜱、蜱卵、幼蜱、蜱粪及啮齿动物脏器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结果从上述标本中均检测出了斑点热群立克次特异的532bp大小的DNA片段,该结果部分与同期进行的病原分离结果一致。故认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范明远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310-1312
立克次体病属于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从病原学上证实我国存在10种立克次体病,包括立克次体属的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恙虫病东方体群(属)、柯克斯体属及埃立克体属等立克次体所致的疾病,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黄酮中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从1961年德国Karl等首次从山植中分离出2种多酚化合物开始,对原花青素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多种植物尤其是葡萄中的各种原花青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证实了其优越的抗氧化活性、酶抑制活性、血管保护活性、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等,并在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天然植物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