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证据推理法评价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自研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13名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使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估框架维度和指标权重,并基于数据使用证据推理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被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非常满意”的综合确信度为54.22%、“满意”的综合确信度为40.02%、“一般满意”的综合确信度为4.64%、“不满意”的综合确信度为0.80%、“非常不满意”的综合确信度为0.32%。结论将因子分析法和证据推理法两者结合进行患者满意度的综合评估能够得到比较客观和全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视神经炎(ON)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ON患儿的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4年1月就诊于全国17家医院的275例(414眼)儿童ON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人口学特征、病因分型、前驱病史、临床症状、眼科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例患者中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1.24。发病年龄为2~15岁,以6岁及以上为主(94.5%)。儿童ON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64.4%),夏季较少(11.6%)。216例(78.5%)患者符合特发性ON诊断标准。单眼发病者136例(49.5%),双眼同时或相继发病者139例(50.5%)。80例(29.1%)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内有前驱病史。270例(377眼)进行了视力检查,201眼(53.3%)视力<0.1;271例(406眼)进行了眼底镜检查,299眼(73.6%)出现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脊髓和头颅3个部位在MRI检查中出现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5.0%、41.2%和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02,P<0.013)。随访82眼发病3个月后的最佳恢复情况,71眼(86.6%)的视力得到恢复。结论 儿童ON好发于6岁及以上的女性,以特发性ON为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单眼和双眼发病比例接近,以视力下降严重、视神经乳头炎为主要的临床特征,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山中老年冠心病人生命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老年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冠心病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8~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对40岁及以上的1 928名冠心病人和1 430名正常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群的EQ-5D指数平均分分别为(0.889 ±0.172)和(0.964±0.106),EQ视觉模拟量表平均分分别为(71.56±17.65)和(77.55±14.83),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回归结果显示冠心病人EQ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相关因素是体育锻炼、饮酒、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糖尿病和脑卒中;冠心病人EQ-5D指数评分的相关因素是体育锻炼、家庭月收入、年龄、饮酒、家庭人口数和脑卒中.结论 提高冠心病人的生命质量,建议给予家庭收入低、不参加体育锻炼、高龄、独居、患脑卒中或糖尿病的冠心病人更多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与避孕激素有关的腔隙性脑梗塞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例1:女,哈族,26岁,右利手,无诱因头痛、头晕、构音困难,言语含糊不清,右手笨拙,书写困难,无肢体无力,即来我院诊治。既往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无慢性头痛病史,无烟、酒嗜好,身体健康,有服用避孕激素(复方炔诺酮)一年史。查体;BP13/9KPa,神志清,言语含糊不清,右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咽反射迟钝,右手握力差且笨拙,感觉正常,双侧脉搏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引出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北京市各级综合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抗生素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数据源于北京市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北京市一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9家,三级医院12家。提取入选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药物处方数据,分析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住院抗生素使用率和抗生素处方占比等指标。  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综合医院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从16.0%下降至10.8%,住院抗生素使用率从70.9%下降至53.0%,其中二、三级医院两项指标降幅均高于一级医院。门诊广谱抗生素处方占比在70.0%左右波动,住院广谱抗生素处方占比从61.8%上升至63.9%,其中二级医院住院广谱抗生素使用占比增幅较大。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是北京市综合医院最常用的三类抗生素,尤其以二、三代头孢为主。  结论  2010-2015年,北京市综合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总体呈不断改善趋势,其中一级医院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广谱抗生素处方占比居高不下,尤其在二级医院,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拟在1 008个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NSOC)核心家系中探索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疾病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人群为“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 NSCP)核心家系。分别在NSCL/P和NSCP家系中,通过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探索基因单体型与疾病的关联。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 < 3.47×10-4。单体型关联分析通过plink(v1.07)软件完成。结果: 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行分析。NSCL/P家系中69个单体型与NSCL/P存在关联(P < 0.05),NSCP家系中34个单体型与NSCP存在关联(P < 0.05),但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3.47×10-4)。结论: 未发现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ICU入住时长(length of ICU stay,LOS-ICU)分类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定制版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Ⅱ)模型进行比较。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医疗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MIMIC-Ⅲ),以ICU患者是否发生超长LOS-ICU(prolonged LOS-ICU,pLOS-ICU)作为结局指标,构建定制版SAPS-Ⅱ、SVM、CART和RF模型,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五折交叉验证找出最佳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包括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和估计校准度指数(estimated calibration index,ECI),模型性能指标之间的比较使用双侧t检验。使用本研究中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识别出来的各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序结果,给出重要性排序前五位的预测变量。结果:最终共纳入40 200例ICU患者,发生pLOS-ICU的患者23.7%。其中,男性患者57.6%,患者平均年龄为(61.9±16.5)岁。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定制版SAPS-Ⅱ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在各个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F模型在综合预测性能、区分度与校准度三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其Brier评分、AUROC和ECI分别为0.145、0.770和7.259。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在高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高估其风险;在低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低估其风险。基于性能最优的RF模型识别的对pLOS-ICU预测最重要的五个变量依次为年龄、心率、收缩压、体温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分数之比。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ICU患者的pLOS-ICU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定制版SAPS-Ⅱ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基于RF方法的pLOS-ICU预测模型性能最优,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评价2018年中国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差异化的干预策略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国家2018年卫生计生随机监督抽查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数据(共37 531所中小学校),计算各项指标合格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各指标与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8年中国中小学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合格率为59.1%.其中,城区学校合格率最高(60.3%),其次为乡村(59.4%)和镇区(56.7%);小学合格率最高(59.8%),其次为初中(58.2%)和高中(51.8%).不同类别、城乡、省份的学校均在课桌椅配备项合格率最低,在教室学生宿舍通风项合格率最高.课桌椅配备及黑板照度合格率在不同省份间差异较大.人均GDP及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课桌椅配备合格率较高.结论 2018年中国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水平较低,教室学生宿舍通风情况较好,课桌椅配备情况较差.应加强对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找准突破口,实行差异化管理,改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离散事件模拟(DES)模型基于个体水平的数据,通过模拟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各离散事件的情况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不仅可以处理个体特征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由于其不设定固定的周期,对事件发生时间的估计相比状态转换模型更精确,特别适用于考虑时间维度的复杂疾病筛查及干预策略的长期效果评价。本文介绍了DES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步骤、分析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结合在英国≥65岁的女性人群中开展的一项腹主动脉瘤筛查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实例,从模型构建、模型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DES模型在复杂疾病筛查成本效果分析中实际应用的要点。DES模型通过建立离散事件发生时间的分布函数,实现对事件发生时间的精确估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需考虑时间维度的复杂疾病筛查策略评价。在建模过程中应注意清晰展现模型结构和模拟过程,并遵循相应的报告规范开展成本效果分析,以保证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