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全国各省传染病疫情监测人员与工作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部门完成调查。使用Excel软件和R(i386 3.2.2)软件完成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32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从事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的人员以30~岁(42%)年龄段、硕士学历(47%)、预防医学专业(75%)和中级职称(45%)为主。除个别省份外,疫情监测数据的周、月、年等常规分析及专题分析、反馈机制较为健全。但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的单位仅为6家(19%)。多数省份采用较为传统的疫情分析技术与方法开展数据分析,仅8个省份利用软件技术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其中有4个省已在全省(市、区)范围内对新技术方法进行了推广。全国共有23家单位(72%)有派学员到中国CDC进行疫情数据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学为主的短期进修需求。结论 我国省级疫情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形成,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反馈。疫情数据分析利用普遍不够,分析技术有待创新,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3.
4.
5.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特征是调查病例感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和病例隔离时间等防控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技术报告与专业指南等资料进行综述,基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阶段的传染性特征。现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可分离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发病4~6 d后在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提示在潜伏期末和发病1周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个别病例在恢复期尽管可再次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但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城市群视角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评估季节性流感(流感)流行强度的可行性,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并对监测指标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每周的流感报告发病率(IR)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分别建立MEM模型,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两种数据可靠性,建立最优模型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模型筛选使用交叉验证法,模型评价指标为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无论在京津冀地区层面还是省(市)层面,基于ILI%的拟合模型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基于IR的拟合模型。基于ILI%建立的MEM模型显示,京津冀地区2019-2020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42%,流行结束阈值为4.66%,中、高和极高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5.38%、7.22%和7.84%,全年流行期共10周(2019年第50周至2020年第7周),其中,自2019年第50周进入流行期后,连续6周在中流行强度水平上下波动,并于2020年第4周进入高流行强度,第5周突破极高流行强度阈值,此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直至第8周跌破流行阈值(流行期结束);2020-2021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29%,流行结束阈值为4.35%,全年流感活动始终未突破流行阈值,无流行期出现。结论 MEM模型可在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评估中应用,且使用ILI%评估流行强度较IR数据更为可靠。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在2019-2020年较高,2020-2021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获得乡村医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rnfection,LTBI)情况,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 TB Gold In-Tube(QFT GIT)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检测LTBI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研究现场,于2011年11月对临河区227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QFT-GIT和TST两种检测方法检测乡村医生中的LTBI者.共发放2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7份,回收率100.0%.采用构成比、率等统计指标描述乡村医生的基本信息和LTBI率,计算Kappa值评价QFTGIT和TS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27名乡村医生完成QFTGIT检测,以QFT-GIT检测结果为依据(排除2名不确定结果),225名乡村医生LTBI率为44.0%(99/225).226名乡村医生完成了TST检测,以TST检测结果为依据,乡村医生LTBI率分别为59.3%(134/226)(硬结平均直径≥5 mm)、41.2%(93/226)(硬结平均直径≥10 mm)、22.6%(51/226)(硬结平均直径≥15 mm).TST以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15;以10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44;以1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358.结论 临河区被调查的乡村医生LTBI率较高,本研究显示两种检测一致性一般,有必要开展农村结核感染控制工作,降低乡村医生的LTBI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 8/10万)、艾滋病(0.027 7/10万)、肺结核(0.008 0/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 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2010年4月至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大型传染病医院和一家综合医院,纳入1005名医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一般人口学信息、卡介苗接种史等。共发放问卷1005份,收回合格问卷952份(完成问卷人数、TST和QFT-GIT检测的医务人员分别为952名、924名和999名),三项调查均完成者为923名,排除6名QFTGIT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医务人员,有917名医务人员纳入分析。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方法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TST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以5、10和15ranl为阳性临界值,使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纳入分析的917名医务人员中,TST5、10和15mm临界值阳性率分别为68.92%(632/917)、47.87%(439/917)和25.08%(230/917);QFTGIT阳性率为69.57%(638/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483名,均阴性者1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66.85%(613/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0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350名,均阴性者190名,TST和QFT-GIT~致率为58.89%(540/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181名,均阴性者2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4乱82%(411/91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22、0.19、0.08,95%CI值分别为0.16~0.29、0.13~0.25、0.04~0.12。结论TST和QFT-GI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