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长寿地区90岁以上老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夏邑县、湖北钟祥市、湖南麻阳县、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和广西永福县5个地区的所有百岁老人并编号,按照年龄尾数与编号尾数相同的原则,就近匹配选取同性别90~99岁高龄老人,共计496名.问卷调查民族、教育程度、膳食状况、吸烟、饮酒、饮茶和体力活动等情况.每人抽取4 ml静脉血,共采集到436份血样.测定甘油三酯(TG)、SOD、MDA、钙、镁和微量元素等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OD和MD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平均为(31.19±5.51)U/ml,MDA平均含量为(4.68±1.98)μmol/L.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为(27.55±4.97)U/ml,低于汉族[(31.73±5.39)U/ml;t=5.85,P<0.01];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MDA含量为(5.58±1.95)μmol/L,高于汉族[(4.54±1.95)μmoL/L;t=-3.9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低于汉族(OR=0.493,P<0.05);MDA含量则高于汉族(OR=5.412,P<0.05).除民族外,对血浆SOD活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还包括肉类摄入频率、蛋类摄入频率、血浆硒含量(OR值分别为0.388、2.260和1.906,P值均<0.05);对血浆MDA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还包括奶类摄入频率、体力活动和TG(OR值分别为0.435、1.850和1.647,P值均<0.05).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SOD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民族、蛋类摄入情况、肉类摄入情况和血浆硒的水平;影响MDA水平的因素有民族、奶类摄入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和血浆TG水平.  相似文献   
2.
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广州、北京、昆明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水平,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城市36家家乐福门店的5005名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6.2%。“您认为哪种用餐方式较为健康”、“膳食中的基础性食物是哪类”、“下列哪类食品属于健康食品”、“成年人每天吃盐应限制在几克以下”和“关于体育锻炼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知晓率分别为81.5%、78.9%、92.3%、75.6%和70.2%,“健康一二一”行动的内涵、正常腰围的范围、我国成人体重指数(BMI)的正常范围的知晓率仅为14.4%、21.3%和20.2%。结论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中一部分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大对正常腰围范围和成人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八省份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9-11月,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以中国内地8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抽样框, 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其睡眠时间及相关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儿童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6~12岁儿童上学日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9.11 h, 睡眠严重不足、睡眠不足和睡眠适中的比例分别为32.82%(7 672/20 603)、39.70%(8 179/20 603)和27.48%(5 662/20 603), 随年龄的增加, 儿童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严重不足的比例增加。不同性别、城乡及经济水平之间儿童的睡眠时间及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睡眠构成并没有差异, 但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与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睡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睡眠适中的比例高于城市(χ2=59.96, χ2=45.47, P<0.05);而睡眠不足的比例低于城市的比例;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儿童睡眠不足的比例最低, 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性别、体重、饮食习惯及运动时间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对促进儿童睡眠时间满足10 h有积极保护作用的是饮食习惯中习惯吃肉、每日运动, 经济水平高和居住于城市地区。结论 我国儿童存在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不足呈现低龄化,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指标,观察并比较社区内60~75岁COPD患者疫苗接种1年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SAS 9.4软件分析,比较COPD患者疫苗接种前后的CAT评分及其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对4个社区组COPD患者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后,共纳入研究对象1 244人。基线CAT评分M=21(IQR:17~26)分。接种疫苗1年后,CAT评分M=18(IQR:14~24)分,3个疫苗接种组的CAT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疫苗接种组,配对t=-6.531,P=0.403;肺炎疫苗接种组,Wilcoxon配对检验H=-9 623,P<0.001;流感及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配对t=-10.803,P<0.001),而对照组患者CAT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lcoxon配对检验M=1 167,P=0.403)。CAT分级为"严重影响"及"非常严重影响"者比例在3个疫苗接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析因分析发现流感疫苗对COPD患者整体症状、以及咳嗽、胸闷、气喘、活动、外出、精力6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肺炎疫苗对整体症状及全部8项单独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可有效改善其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病及有关健康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病及有关健康指标的情况,并与其他各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以我国7个长寿之乡参加2008-2009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项目的居民作为目标对象,最终有2029名40岁以上人群参加调查,其中40~岁组469名、60~岁组436名、80~岁组346名、90~岁组380名、100~岁组39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信息,由临床医生采用统一的检查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采集静脉血和尿液,用仪器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等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浆宏量和微量元素、血浆生化等检测.采用卡方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60~、80~、90~、100~岁组男性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3.2±4.6)、(22.1±3.7)、(20.2±3.4)、(20.2±3.9)、(19.1±5.0)kg/m~2(F=22.78,P<0.01),女性分别为(23.3±4.0)、(21.6±3.5)、(19.7±3.9)、(19.0±4.8)、(18.4±3.8)kg/m~2(F=51.84,P<0.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8.3%(80/209)、60.8%(166/273)、63.5%(106/167)、61.8%(68/110)、54.8%(34/62)(χ~2=34.26,P<0.01),女性为32.3%(84/260)、60.1%(98/163)、69.8%(125/179)、61.5%(166/270)、58.9%(198/336)(χ~2=78.45,P<0.01);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10.5%(22/209)、12.5%(34/273)、9.0%(15/167)、18.2%(20/110)、12.9%(8/62)(χ~2=5.92,P=0.20),女性为4.2%(11/x,o)、15.3%(25/163)、10.1%(18/179)、12.2%(33/270)、7.4%(25/336)(χ~2=19.25,P<0.01).40~、90~、100~岁组中,男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29.03±5.79)、(30.93±5.39)、(31.63±5.92)U/ml(F=4.40,P<0.05),女性为(28.27±6.25)、(30.86±5.72)、(31.55±5.25)U/ml(F=13.13,P<0.05);男性血浆钙浓度为(3.63±1.08)、(3.09±0.91)、(3.34±1.07)mmol/L(F=5.71,P<0.01),女性为(3.84±1.02)、(3.19±1.16)、(3.38±1.16)mmol/L(F=11.61,P<0.01);男性血浆硒浓度为(1.44±0.86)、(1.28±0.60)、(1.75±0.57)μmol/L(F=3.79,P<0.05),女性为(1.44±0.80)、(1.48±0.81)、(1.78±0.80)μmol/L(F=8.69,P<0.01);男性血浆铁浓度为(63.25±49.05)、(71.86±54.16)、(138.36±77.60)μmol/L(F=22.78,P<0.01),女性为(64.86±57.72)、(74.56±56.93)、(106.56±74.08)μmol/L(F=17.88,P<0.01);男性血浆铜浓度为(23.49±12.85)、(17.96±7.57)、(22.33±6.89)μmol/L(F=5.18,P<0.01),女性为(21.52±10.63)、(19.60±9.57)、(22.99±8.71)μmol/L(F=5.68,P<0.01);男性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阳性率分别为5.5%(8/146)、24.0%(18/75)、31.3%(10/32)(χ~2=22.62,P<0.01),女性为9.8%(12/122)、19.6%(40/204)、25.1%(49/195)(χ~2=11.24,P<0.01).结论 100~岁组较其他年龄组具有相对较低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和较高的抗氧化机能,较90~岁组血浆中有较高含量的营养元素,但体内炎症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我国3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和发病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我国3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情况及患者发病年龄.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杏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现存脑卒中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及发病年龄的性别和地区差异等.结果 全国35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111.5/10万,男性为1258.9/10万,高于女性(959.3/10万);城市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544.8/10万,明显高于农村(758.1/10万);北方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1479.3/10万)明显高于南方(719.6/10万);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69.0/10万、1085.4/10万和614.9/10万.据推算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脑卒中患者562.7万例.现存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60岁.32.4%的患者发病在60岁~.发病年龄中位数男性(60岁)和女性(60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城市人群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1岁,晚于农村人群的58岁(χ~2=17.34,P<0.01),东部地区发病年龄中位数(61岁)晚于中部(59岁)和西部地区(57岁)(χ~2=12.92,P<0.01).结论 我国脑卒中患病存在性别及地区差异.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1/2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初次发病在60岁以前,即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 (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探讨预防人群慢性病和促进健康的膳食关键因素。方法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根据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等膳食结构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人群分为若干水平组,然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别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后常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地区、能量摄入、非睡眠静态牛活时间等)后,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随膳食结构变化的趋势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各种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OR),进行趋势检验。结果随着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月日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患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上升;随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BMI、TC、LDL—C水平下降,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越低,但在粮谷类食物供能比〉75%时,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明显卜升;而脂肪供能比越高,人群BMI、TC、LDL—C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也增加,人群低体重率则降低。结论保持粮谷类食物占适宜比例的膳食结构,坚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加以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我国8省4~6年级小学生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现状。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4~6年级的小学生填写问卷。 结果 本次共调查12 385名4~6年级小学生,其对“超重/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的知晓率最高(52.3%),对“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的知晓率最低(7.8%)。各知识知晓率城市均高于农村;除“超重/肥胖”知识点的知晓率以6年级最高外,其它均以5年级的知晓率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组的小学生持正确饮食和行为态度的比例高于不知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的小学生最信任和最喜欢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分别是老师讲课(47.1%)和电视(27.6%)。饮食和运动习惯受家人的影响最大,比例分别为59.0%和30.2%。 结论 我国儿童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应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提高小学生慢性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