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完全免费   15篇
  预防医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7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2003-2007年吸毒和暗娼人群监测数据等资料,并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7日开展专项调查,对暗娼、嫖客、感染者及其配偶、关键知情人等共计685人进行定性访谈,了解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年1月1日-9月20日报告的163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患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占52%.586例经性传播感染的人群中,40.6%有商业性性行为,28.6%有婚外非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低于30%.2003-2007年暗娼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娱乐场所暗娼HIV阳性检出率为3.3%~5.5%,最近1个月与客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29.4%~84.4%,但与固定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9.5%~34.8%.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0%,但在部分预防知识上仍存在误区.结论 目前性传播已成为德宏州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卖淫、嫖娼、姘居、多性伴、随意性行为等现象普遍存在以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是导致德宏州艾滋病经性途经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人家庭内部食物分配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研究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职业、个人收入、是否户主等特征对食物分配的影响。方法 : 利用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 993年的资料 ,应用多元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用“偏差分数”来表示食物分配情况。结果及结论 : 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分得较多的食物 ;45岁以上中老年人会比 1 8~ 44岁年龄组人群获得更多的食物分配 ;干部和服务行业人群在家庭内部食物分配中更易受到偏向 ,农村地区工人职业人群会得到较多的食物分配 ;经济收入较高的家庭成员在食物分配中更易受到偏爱 ;家庭中户主分得的食物所占全家的比例会比其他家庭成员要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传播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云南省德宏州当前艾滋病疫情的传播模式做出初步判断.方法 对德宏州1989-2007年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人群数量及其构成比、报告的感染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SAS 8.0软件进行分析.将德宏州1989-2007年的人口规模、高危人群规模及高危行为数据、2000-2007年出生性别比、总和生育率等人口学数据带入模型,对德宏州艾滋病传播模式进行判断.结果 病例报告中经性途径感染的比例2005年为39.1%,2006年为46.9%,2007年1月1 日-9月20日的1636例感染者(患者)中约52%为经性途径传播.对1989-2007年监测(检测)人数的构成比标化后结果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呈上升趋势.亚洲艾滋病流行模型(asian epidemic model,AEM)显示,2005-2007年新发感染者中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比例分别为50.6%、52.3%、52.7%,经吸毒感染人数比例分别为48.9%、47.2%、46.7%.Workbook模型显示,2007年成人现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感染的占50.3%,经性途径感染的占48.4%.结论 德宏州艾滋病疫情经吸毒传播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已由经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转换为经性途径和注射吸毒传播两种途径并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左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肺部感染患者(男38例,女1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剂,每次0.2g,每日两次,疗程7~10d;逐日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本组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检查肝肾功能。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57.7%、显效28.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86.5%,痰菌消除率为7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结论 左氧氟沙星片剂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适合于各种轻、中、重度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玉林社区围产保健现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围产保健服务的需求和现状,探讨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需求的先进服务模式和有效方法。方法 于2001年3月按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玉林社区1/10户家庭中在4年内有妊娠史的妇女,共86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本社区孕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为93.9%;围产保健手册建册率为76.1%。产前检查的覆盖率、检查次数及被调查妇女接爱孕期保健的程度与建立围产保健手册呈正相关;产后访视率为52.9%;产前检查服务的满意率为61.0%;产后访视满意率为50.0%。被调查妇女希望改善候诊条件、开设周末门诊并改进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产后访视方面提出增加访视次数、提早首访时间的建议。结论 玉林社区产前保健已获得较满意的覆盖率,但产后访视率和对服务的满意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者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优势,增强围产保健服务及信息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率;应加强围产保健档案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以提高围产保健的依从性。还应在围产保健方面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围产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便捷、质优的围产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江苏、安徽、云南3省9个城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抽取130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随机尿吗啡定性检测.收集一般人口学、艾滋病/毒品滥用相关高危行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抑郁与焦虑及偷吸海洛因等信息.结果 13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76.2%),年龄(34.6±6.5)岁,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71.7%).平均维持治疗剂量(48.1±29.4)mg/d,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6,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27.7%.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者比例分别为38.3%和18.4%,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比例为14.2%.婚姻状况、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及是否曾退出治疗对偷吸海洛因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教育程度及治疗剂量对偷吸海洛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省份间影响偷吸海洛因的因素有所不同,但对当前剂量自我满意度是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延长参加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剂量的满意度及避免脱失对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影响湖南省针具交换工作开展的政策环境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34个开展针具交换工作的县卫生行政部门、公安禁毒部门和相关针具交换点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在接受访谈对象中,卫生行政部门84.4%认为针具交换工作对控制艾滋病有效,60.7%认为针具交换工作投入产出合理,42.9%认为与公安部门协调难度大,62.5%认为吸毒人员管理难;公安禁毒部门43.8%认为针具交换工作利大于弊,64.3%同意继续开展针具交换工作;针具交换点工作人员41.9%愿意继续从事针具交换工作,55.8%认为针具交换工作可以持续开展下去。结论湖南省针具交换工作政策环境有待改善,需要转变策略和采取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巍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66-236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10 mg/次.d,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5 mg/次.d+吲达帕胺1.25 mg/次.d。给药8周后,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和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和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能耐受;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用贝那普利相比,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降压效果显著提高;对心率、血糖、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等无显著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国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反复入组情况,分析病人不能坚持治疗反复入组的原因,为减少脱失,促使病人坚持治疗提供信息。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库提取2009年1月1日~9月30日的治疗病人病例,从中选择基本情况、随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记录较为齐全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共取得有效分析样本7091例。与病人反复入组有关的因素是年龄较小、男性、最近1个月偷吸毒品、最近3个月内被公安机构抓获,以及丙肝感染。结论要提高社区药物维持门诊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应重点针对最近1个月内偷吸过毒品,并且已感染丙肝的年轻男性开展干预活动,同时需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省9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所有符合研究条件的1 301名受治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对调查对象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分。以不同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等作为分组变量,对不同组间的抑郁和焦虑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分别以抑郁和焦虑得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38.3%(498/1 301)和18.4%(239/1 3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时,影响抑郁评分的变量是性别和有无职业;影响焦虑评分的变量是性别、有无职业、文化程度、近期药物滥用(偷吸)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和焦虑患者,门诊医务人员应高度关注受治者的心理问题、情感障碍和毒品偷吸间关系,加强对受治者的心理咨询干预和社会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