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龋病和牙周病是严重危害口腔健康的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生物膜中的细菌是其始动因子。由于口腔独特的生理、解剖等特点,化学药物作为牙菌斑控制方法之一在口腔应用中面临巨大挑战。纳米载药系统是运用纳米技术而产生的一系列粒径在纳米级的新型微小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生物降解等显著优点,在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多优势。本文就近年来纳米载药系统防治龋病和牙周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精准医学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延续,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考虑人群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个体差异的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新兴医学模式。本文首次提出口腔精准医学的概念,以口腔典型疾病为例,结合近期的研究成果与学者观点,阐述口腔精准医学对口腔学科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实现口腔精准医学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生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凋亡、增殖调控失衡有关。现综述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符合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使用半随机方法分为3组每组各60例,治疗1组予小柴胡汤治疗;治疗2组予小柴胡汤加味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组单纯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组有效率为85.00%,治疗2组有效率为91.67%,治疗3组有效率为58.33%,3组临床疗效组内有效率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3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组和治疗3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小柴胡汤或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和健康老人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以及痰巨噬细胞中核因子-B(NF—KB)p65亚单位表达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42例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为观察组1,39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为观察组2,35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Treg细胞比例、PCT水平以及NF—KBp65百分比。结果①3组之间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1与观察组2、对照组之间PCT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之间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之间痰巨噬细胞NF—KBP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机制及免疫机制均在老年COPD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监测CD4+Foxp3+调节性T细胞、PCT、NF—KB对老年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病人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6~ 60岁,体重48 ~ 8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术毕采用布托啡诺10 μg/kg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P组分别于术毕、术后12、24和36 h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5分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进行镇痛补救.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切皮后2h、术后6h、1、3和7d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分别于术后2、6、12、24和48 h时,记录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P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减少,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增多,术后ld时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增强术后布托啡诺PCIA的效果,减少其用量,从而改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依据课程内容性质和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现有设施,系统阐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直观教学为岗位技能奠定专业知识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形成岗位技能;贯穿情感教学提升专业素养。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教学基本规范,为《药用植物学》新方法和新理念的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程磊  邓玉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87-191
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式。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诸多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有显著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活血药、清热药、攻毒药等三类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中药作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阚宏  苗强  马友章  程磊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93-1193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84岁,发作性腹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下腹及两腰部为主,呈阵发性。无发热及吐泻,有慢阻肺病史7年。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呼吸促,消瘦,贫血貌,血压90/70mmHg,心率136次/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尿素氮26.04mmol/l,肌酐167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有跌倒史老年人群的足底压力参数变化.方法 选择35名近1年跌倒≥2次的老年人作为试验组,35名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参加研究.通过footscan○ R平板测试系统采集完整步态周期的足底压力分布图.结果 认为有跌倒史老年人群左右足压力峰值在T2-T5、M3、M5、MF区域差异明显,并且普遍较正常人群低;Pt值的变化集中在足跟区域和前脚掌的M4、M5区域;左右足的压力中心轨迹呈不对称性,压力中心轨迹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显著性的降低,而在X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则显著性的增加.结论 通过矫正器或下肢肌肉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群加强姿势控制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