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42篇 |
皮肤病学 | 38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52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药学 | 77篇 |
中国医学 | 54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28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283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为7.9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0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手术切缘状态以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肿瘤淋巴结状态以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切缘状态和TNM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风险因素,TNM分期和肿瘤淋巴结状态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RAS基因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5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结果 98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2.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63.64%、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5%、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9.09%;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CR 0、PR 40.74%、SD 44.45%、PD 14.81%;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5.91% vs 40.74%,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90.91%vs 85.19%,P=0.390)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4个月vs 7.7个月,P=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不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GPC5基因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 (RT-PCR)、实时定量PCR (qRT-PCR)以及Western blot分析肺腺癌细胞系中GPC5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构建GPC5过表达载体及干扰载体,通过转染构建GPC5过表达细胞系及GPC5沉默细胞系;利用CCK-8法分析肺腺癌细胞系生长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细胞系的周期及凋亡变化.结果 检测了GPC5基因在4株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H358和H1975)和1株肺正常上皮细胞系(HBE)中的mRNA表达情况,发现与HBE细胞系相比,GPC5基因在A549细胞系中呈低表达,在H1299细胞系中高表达,同时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水平一致;A549细胞中过表达GPC5基因可抑制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H1299细胞中干扰GPC5基因表达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周期;在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模型中均未发现GPC5基因对细胞凋亡的显著影响.结论 GPC5基因可以对肺腺癌细胞系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可能是肺腺癌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白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4):97-98
运用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则,提出了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法、滋阴固肾法、温阳滋肾固摄法、益气阴养润燥法、益气活血滋阴法、疏肝解郁滋阴法等治法,并介绍了相应药方。 相似文献
5.
白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3,6(1):38-39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和硫酸镁联合应用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12 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选择 6 4例用常规治疗 ,6 4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用 10 %硫酸镁 10ml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静滴 ,疗程 7~ 10d。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6 % ,对照组为 78 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两种药物联用降低心脏前负荷、后负荷 ,增加心脏每分输出量 ,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PAsMCS并进行缺氧处理,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2、6、12和24h STAT 3mRNA和酪氨酸活性水平的变化;。H-TdR掺入法观察缺氧6、12和24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缺氧2hSTAT3mRNA表达升高,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常氧组;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示缺氧6h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12h达高峰,24h下降;^3H-TdR掺入法测定结果示PASMCs。H-TdR掺入量在缺氧6h开始增加,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TdR掺入量逐渐增加,至缺氧24h。HTdR掺入量最高。结论缺氧诱导PASMCs中STAT3 mRNA和蛋白酪氨酸活性水平增加,提示STAT3在缺氧致PASMCs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49~2001年甘肃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肃省 194 9~ 2 0 0 1年我省累计发现麻风患者 4 80 1例 ,其中儿童麻风 (≤ 14岁 )为5 18例 ,占 10 .79% ,研究儿童麻风发病有助于了解麻风流行特征 ,为我省麻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现就我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来自全省麻风原始资料卡 ,所有儿童麻风均由省麻防专业机构确诊 ;分类与诊断均采用当时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有关标准执行2 结果2 .1 儿童病例数及分类 194 9~ 2 0 0 1年我省累计发现麻风患者 4 80 1例 ,其中儿童麻风为 5 18例 ,占总发现病人的 10 .79% ,5 18例儿童麻风中 ,男 32 4例 ,女 194例 ,男女之…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麻风细菌涂片检查,对麻风的诊断、分型、观察疗效和复发,尤其对目前实施的MDT方案至关重要。为确保查菌检验质量,我们对甘肃省1999~2001年各地(市、自治州)的麻风细菌涂片进行了质量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癌切除术后高凝状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后机体凝血活性的改变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切除正常成年615小鼠部分肝脏,24 h后取血测凝血活性.在部分肝切除(PH)的动物同时给予脾接种转移性肝瘤细胞,在手术前后给予纤溶酶抗凝治疗,饲养动物11d 后分析肿瘤转移程度. 结果:单纯PH组术后血小板聚集(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增加(P=0.018<0.05,P=0.012<0.05),提示凝血活性显著增高;由于凝血因子消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P=0.007<0.01, P=0.0019<0.01).在给予PH组动物纤溶酶处理后,除PT 外,几乎全部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手术 抗凝治疗组肿瘤转移程度较单纯手术组有明显减少(P=0.003<0.01). 结论:PH后机体高凝状态与术后肿瘤转移增强可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相关性口腔疾病防治。方法 通过3例合并典型口腔疾病的艾滋病病例的报告,深入分析HIV感染者及AIDS的流行状况、传播方式、口腔表现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患者常伴有或首先出现口腔黏膜相应损害,危害极大。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AIDS的认识,对严重而持久的口腔黏膜病损如含珠菌病、病毒性疱疹、毛状白斑及口腔黏膜卡波济肉瘤等应警惕和考虑艾滋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