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9篇 |
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5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13篇 |
内科学 | 12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158篇 |
外科学 | 282篇 |
综合类 | 320篇 |
预防医学 | 13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96篇 |
中国医学 | 80篇 |
肿瘤学 | 15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粪性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结肠粪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共12例,均因腹膜炎体征行剖腹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根据 Maurer 标准诊断为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本组病人术后治愈出院10例,治愈率为83.3%,2例80岁以上病人因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3天在重症监护病房死亡,死亡率为16.7%,术后主要合并症为肺炎(10例,83.3%)及胸腔积液(12例,1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了解结肠粪性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快速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 ~2014年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4个县开展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704人.利用该资料分析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身体脂肪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67(95% CI:0.65~0.69),而腰围对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66(95% CI:0.63~0.69)和0.67(95% CI:0.65~0.68).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及教育程度因素后发现身体脂肪率对高血压(标准化OR =1.71,95% CI:1.57~1.87)和血脂异常(标准化OR=1.88,95% CI:1.72~2.06)的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糖尿病来说,腰围的预测效果较好(标准化OR=1.62,95% CI:1.45 ~1.80).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身体脂肪率对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较好,而腰围对于糖尿病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P2Y12属于视紫红质类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位于多种细胞膜表面的跨膜蛋白,P2Y12受体主要分布在血小板膜。当P2Y12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使血小板维持稳定及持久聚集,从而导致动脉血栓形成。P2Y12受体还表达于炎症细胞,对炎症细胞的激活及迁移有重要作用。抑制P2Y12受体具有抗炎作用,P2Y12受体抑制剂除抑制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外,其抗炎作用可能成为冠心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胃近端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79例,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6%,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6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8%,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77.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在对近端胃癌的治疗中安全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经常见到老年就诊患者口内多个残根残冠,多由龋坏或牙齿损伤等因素所致。以往残根残冠主要采用金属桩核冠修复,但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金属桩核的缺点如腐蚀性、牙根易折裂、牙龈炎、影响核磁检查等逐渐显露出来。临床上需要有更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残根残冠的修复,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核修复材料,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强度高及不影响医学影像成像等优势,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1]。我院口腔修复科选择了一些老年患者可保留的前牙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随访1-3年,将修复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因尿频,尿急,会阴部不适1年余就诊。膀胱充盈后,经腹壁行子宫,附件,盆腔超声检查,见子宫大小,形态,回声正常,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游离液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MPCNL治疗的简单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对照组术后放置14 F肾造瘘管,实验组采用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不放置肾造瘘管,手术为单通道.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患者疼痛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的发病率和剂量、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患者术后出现持续出血,感染及尿外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后住院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42.5% vs 20%),而术后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查均未出现肾周围血肿,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拔出造瘘管后的漏尿.结论 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的经皮肾碎石取石术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避免手术后拔出肾造瘘管漏尿的发病率,对于简单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不同年龄组正常主涎腺磁共振成像(MRI)体积、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09至2014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常规头颈部MRI检查、无涎腺疾病的患者300例,测量4个年龄组共300例受试者600侧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体积、T1WI、T2WI信号强度与ADC值.以脑脊液为对照,计算各涎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 腮腺的体积、T1WI RSI、T2WI RSI和舌下腺的T2WI RSI与年龄有相关性(P<0.01).腮腺体积、T1WI RSI、T2WI RSI在老年期之前逐渐升高,老年期后有所下降,其中未成年组与中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未成年组与中年组颌下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能有效评价正常涎腺结构与功能的增龄性改变,可以为老龄化研究和涎腺疾病的评估提供基线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