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新疆垦区某羊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新疆养羊业的重要疾病。近期对新疆垦区某羊场的布病疫情进行调查。1.基线情况:①羊场位置偏远,其内无人群长期居住。所有羊均为山东省引进的小尾寒羊,均为3岁以下,自然配种。在产羔期母羊流产相当普遍,种公羊未见明显的体征变化。走访羊场职工,有人员发热和睾丸肿大史。2005年9月,该场一职工出现发热和厌食,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布病。该患者曾接触羊流产羔胎。②采样:采集全部羊血标本3042份;收集羊流产羔胎5只。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新疆边境地区伊宁县图兰扇头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在新疆边境地区的伊宁县随机采集畜牧体表寄生蜱324只,进行形态学初步筛选,从中选取6只形态差异较大的图兰扇头蜱,进行线粒体16S rRNA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 Ⅰ)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登录的图兰扇头蜱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鉴定采集的伊宁县蜱类皆为图兰扇头蜱,两段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为73.8%,CO Ⅰ基因为70.34%),在变异程度上16S rRNA基因较CO Ⅰ基因明显保守.结论 首次应用形态学、16S rRNA和CO Ⅰ基因测序分析表明新疆伊宁县采集蜱皆为图兰扇头蜱,并证明图兰扇头蜱具有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ESAT-6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方法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的ESAT-6基因,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中,用PCR、限制性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获得质粒pGBKT7-ESAT-6。用PEG/LiAc法将其转入酵母AH109b中,经表型筛选检测其自激活作用。结果获得了无自激活作用的诱饵载体pGBKT7-ESAT-6。结论ESAT-6无自激活作用,可用酵母双杂交方法钓取与之相互作用的分子。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调查和鉴定新疆北疆石河子市、沙湾县、伊宁县和察布查尔县媒介蜱,并确定其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方法选择4县市6个牧区为调查点,采集羊源寄生硬蜱,结合形态学与16S rRNA进行蜱种鉴定;采用BSK-H培养基对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培养,并用硝酸银染色和巢式PCR法进行病原检测,阳性产物测序结果比对,并与11种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6个调查点共采集寄生硬蜱900多只,经形态学与16S rRNA鉴定分别为图兰扇头蜱、刻点血蜱、亚洲璃眼蜱和边缘革蜱;从中分别选取样本硬蜱共102只,分24管,分离培养后结合巢式PCR和硝酸银染色共获得16管阳性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问隔区测序比对分析表明,所有菌株为伯氏疏螺旋体与国际报道的B.burgdoq''eri Sensu Stricto(B31)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98.6%~99.5%;OspC基因型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4县市分离获得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为B.burgdooCeri Sensu Stricto,且存在生物多样性。从图兰扇头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