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调查陕西西安地区汉坦病毒感染现状,分析当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源地性质.方法 根据HFRS发病报告数据,分析西安HFRS的发病特点.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西安HFRS疫区家鼠和野鼠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病毒型别.微量中和试验确定西安本地HFRS病人、HFRS疫苗接种者和隐性感染者血清中的汉坦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并分型,回顾性调查阳性感染者.结果 西安地区HFRS发病每年均有6-7月份的小高峰和10-12月份的大高峰;在当地642只家鼠和1 546只野鼠肺组织中检出汉滩病毒RNA136份;143份人血清中123份检测到汉坦病毒中和抗体,未检测到中和抗体的有20份.中和抗体阳性者中判定为汉滩病毒感染者92人,占74.80%;判定为汉城病毒感染者3人,占2.44%;不能区分病毒感染型别者28人,占22.76%,3例感染汉城病毒者分别为HFRS病人、疫苗接种者和隐性感染者,调查显示3例均为本地感染.结论 实验室和现场调查证实当地存在汉城型病毒本地感染,陕西西安地区是以汉滩病毒型为绝对优势的HFRS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2.
某地有偿供血人群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地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情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线索追踪为主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并采静脉血检测HI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果:共调查5739人,发现27例HIV感染者。其中有偿供血者2362人,发现23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0.97%。HIV感染者中,20—29岁占29.63%(8/27),30—39岁占44.44%(12/27),40—49岁占25.93%(7/27)。供血者子女和其它相关人群中未发现HIV感染者。20例HIV感染者的配偶中,发现4位感染HIV,感染率为20%。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某县几个外出供血浆人员集中的村庄。结论:某地有偿供血人群中存在HIV感染,特别是经血HIV感染者均有去邻省有偿供血浆史,且已通过性途径传播给其配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检测抗-HCV的斑点酶免疫法。方法 将基因重组HCV核心、NS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毒自然感染,分析免疫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为调整出血热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出血热高发病区、低发病区和非疫区共抽取600人,进行发病调查和血清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果 既往出血热发病人群IgG水平>高发区接种人群>低发区接种人群>高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低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既往出血热病例的IgG水平每10年衰降25%,30年后仍是接种人群的2倍以上;高发病区汉坦病毒隐性感染率33%,低发病区隐性感染率为23%;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 ~ 10年后抗体水平下降40%,10~20年下降60%.结论 出血热显性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在出血热历史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出血热疫苗末次接种7~8年需再加强一针.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陕西省外出务工返乡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感染检测。结果 2753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对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都回答正确的占22.8%,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完全回答正确的占57.5%,但能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同时正确回答的仅占14.2%。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的占96.6%;省际间流动务工者为87.3%,经常在外打工人员为65.6%。此次调查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梅毒检出率为0.4%。结论 陕西省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在艾滋病低发地区,加强外出务工流动人群艾滋病防制及健康教育工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每年新感染、死亡和需要治疗的感染者人数大量增加,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己经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是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为了探索符合陕西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管理模式,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支持下,于2005年开展了以温馨追踪、依法管理、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管理工作,并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制约卫生防疫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陕西省卫生防疫站(西安710054)王敬军1985年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群众对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和内涵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但国家对预防保健事业的投入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国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早期HBsAg阳性孕妇流产胎盘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提供线索,并为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355例自愿流产孕妇中外周血HBsAg阳性者按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流产胎盘进行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检测,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孕妇HBsAg携带率为7%;早期发育的胎盘HBV感染率为32%;孕妇外周血HBVDNA的高浓度(OR=22.5,P=0.004)和HBeAg阳性(OR=12.5,P=0.008),是孕早期胎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HBV可感染早期发育的胎盘,感染率为32%;血HBVDNA的高浓度和HBeAg阳性的孕妇,其孕早期胎盘感染HBV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远期保护率,分析疫苗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和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HFRS疫区(户县)和非疫区(定边县)开展发病和疫苗接种调查,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结果 HFRS疫苗保护率拟合接种年限的曲线方程[保护率Y=(0.863+ 0.283/X年限)×100%],末次接种7~8年后保护率降到90%以下,10年后为88%,平均94%;疫区接种人群IgG检测吸光度(A)中位数高于疫区非接种人群4倍,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 10年间抗体水平下降50%,10年以后下降60%.结论 在HFRS疫区,人群抗体在末次接种后5~10年间下降50%,疫苗保护率在7~8年后降到90%以下,可考虑7年后再加强接种一个针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