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5篇 |
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43篇 |
内科学 | 105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77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3篇 |
综合类 | 335篇 |
预防医学 | 187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13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33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急救医学部的1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0.lg肌注、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0.3 mg静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取静脉血10 mL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SE评分、MDA、NO水平及SOD、GSH-PX、NOS活性的变化,采用X2检验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4,P=0.037);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MDA、NO水平及SOD、GSH-PX、NOS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DA、NO和NOS水平[对照组:(4.39±1.01) μmol/L、(60.28±9.68) μmol/L、(21.46±5.53) U/mL;治疗组:(3.37±0.83) μmo]/L、(55.29±9.57) μmol/L、(18.71 ±4.40) U/mL]较治疗前[对照组:(5.54±0.96) mol/L、(68.42±12.71)μmol/L、(29.75±6.79) U/mL;治疗组:(5.48 ±1.16) μmol/L、(69.46±16.37) μmol/L、(30.42 ±7.39) U/mL]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及SOD和GSH-PX活性[对照组:(18.30±5.91)、(81.66 ±10.75)U/mL、(60.58 ±9.69) U/L;治疗组:(23.85±7.21)、(96.41±9.64) U/mL、(73.22±9.95)U/L]较治疗前[对照组:(8.93±2.49)、(69.58±8.05) U/mL、(49.35±6.71) U/L;治疗组:(9.14±2.85)、(70.41 ±7.30) U/mL、(48.40±7.89) U/L]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MDA、NO和NOS的水平、增强SOD和GSH-PX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医学检查前最佳的镇静方法。方法184例小儿外科住院或门诊看病且需做CT、核磁等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3例)。对照组采用检查前30 min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灌肠;观察组采用先进行睡眠剥夺,再用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患儿入睡后,用棉球塞住患儿的双耳孔进行干预,对比两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检查前,在睡眠剥夺的基础上进行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再辅以人为听力干预,可以提高镇静效果,确保检查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心肌损伤早期检测和肽素与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中毒3 h内患者255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60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60例、重度70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和肽素、IMA 水平。结果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伤组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高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I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低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重度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但轻、中度两组间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轻、中、重度组患者CK、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和肽素、IMA水平可在早期反映急性中毒性心肌损伤程度并评估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9个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表征,并对活血化瘀作用优势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柱,乙腈-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分析,并对活血化瘀优势方进行配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9个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中均包含24个特征峰,以化学对照品为对照归属了其中的9个色谱峰.并对活血化瘀优势组分配伍方(组方7)进行了成分分析,该方中黄芩苷、蒽醌苷、蒽醌苷元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例约为2.8∶ 1.7∶ 1.6∶1.0.结论 所建立的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组分配伍方的质量控制.同时,基于三黄泻心汤的活血化瘀组分配伍优势方的成分分析也为进一步揭示组分配伍与其功效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科脊柱手术中皮肤免缝合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 2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皮肤免缝合技术进行手术切口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皮肤缝合方法进行处理.观察2组之间皮肤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切口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花费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日2项指标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切口愈合较对照组美观,而切口感染率和平均住院花费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皮肤免缝合技术的应用不仅美容效果良好,又可以免除切口拆线、减少切口换药次数和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切口美容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 COPD 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右心导管确诊的 COPD 相关 PH 患者64例。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和心指数分为2组:36例严重 COPD 相关 PH 和28例非严重 COPD 相关 PH。比较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差异,与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 相关 PH 患者的 FVC% pred[(55.03±22.2)%]、FEV1%pred 降低[(31.4±13.1)%];残气量%pred[(184.7±63.4)%]以及气道阻力%pred [(450.9±296.8)%]增高;并伴弥散量%pred[(58.5±31.1)%]降低。无论是肺容量通气指标、气道阻力指标还是弥散功能,严重 COPD 相关 PH 和非严重 PH 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严重 COPD 相关PH 低氧血症明显,PaO 2和 SaO 2较非严重 PH 组分别低10.6 mmHg 及6.3%(95% CI ,-16.1~-5.0;-9.1~-3.5;P <0.01)。COPD 相关 PH 的 PaO 2和 SaO 2和肺动脉平均压负相关。结论COPD 相关 PH 患者存在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中度弥散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受损程度和两者无明显相关性。但严重 COPD 相关 PH 低氧血症更为显著,提示除了通气弥散功能外,肺血管因素有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组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 APP)肺损伤前后患者肺部CT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APP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及行血液灌流,中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待患者停止排绿色便后,口服百草枯中毒解毒方。根据服毒时间分为中毒急性期(1~7 d)、亚急性期(8~14 d)和慢性期(>14 d),观察两组患者各期肺部CT变化。结果各时期两组的肺部CT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中药治疗组肺部CT表现以肺纹理增强为主,其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以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其比例高于中药治疗组;在亚急性期,中药治疗组肺部CT表现以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其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而常规治疗组大多数患者已出现肺实质病变及肺间质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间质病变的比例均高于中药治疗组;在慢性期,中药治疗组出现肺实质病变的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但肺间质病变的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存活率为67.38%,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9.13%(P<0.05)。结论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组方治疗APP肺损伤患者可显著减轻肺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院护理部自2002年9月1日以来,认真贯彻执行。组织了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条例》,立即行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每个人从我做起,认真学法、知法、守法,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避免发生护理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具体实施《条例》一年多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