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4篇
  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494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801篇
预防医学   363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87篇
  8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1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与左心功能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 SYNTAX评分分为低危组(27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19例).使用SPSS16软件,采用ANOVA分析比较3组左心功能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YNTAX评分与左心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中、高危3组患者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54、9.181、13.004、7.544、5.276,P均<0.05).冠状动脉SYNTAX评分与左心室EF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5),与MM呈显著正相关(r=0.638,P<0.05).结论 冠状动脉SYNTAX评分与左心室EF呈显著负相关,与左心室MM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对于髂、股动脉等管径较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膝下动脉管径较细,病变范围较广,病变部位钙化广泛,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GK1在儿童哮喘T细胞中的表达及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揭示SGK1调节T细胞分化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28例,依据临床诊断进行分级。通过ELISA分别检测IL-4、IL-13和IL-17A在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从哮喘患儿外周血(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磁珠分选CD4+T细胞,通过Real-time PCR检测SGK1的表达。从PBMC中分选获得Na?ve T细胞,体外诱导分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SGK1在Th1、Th2和Th17细胞中的表达。以siRNA干扰SGK1,FCM分别检测Th2和Th17细胞分泌IL-4和IL-17A的能力。构建哮喘小鼠模型,以shRNA-SGK1 Na?ve T细胞静脉回输,观察shRNA-SGK1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和IL-17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病程进展,血清中这三种因子的水平越高。哮喘患儿中,SGK1在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SGK1的表达与IL-13和IL-17A呈明显正相关。在体外诱导分化的Th2和Th17细胞中,SGK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在Th1细胞中表达变化不明显。抑制SGK1的表达,Th2和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4和IL-17A都明显下降。在体内,shRNA-SGK1抑制了哮喘小鼠IL-13和IL-17A的血清水平,气道炎症明显降低。结论高表达的SGK1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分化促进了儿童哮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列腺大分割照射与盆腔常规分割预防照射相结合的同步加量放疗可提高前列腺癌临床疗效,本研究比较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与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在前列腺癌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01-04-2013-12-31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放疗的10例前列腺癌高危风险患者,靶区包括前列腺、精囊和盆腔淋巴结.以相同的剂量目标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9野dIMRT、单弧和双弧RapidArc同步加量治疗计划,分别用9F、1ARC和2ARC表示.比较分析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直肠、膀胱、小肠和双侧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体积,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以及剂量验证通过率.结果 对于PTV1,9F的D2%为(69.37±0.89) Gy,D50%为(66.92±0.63) Gy,HI为0.09±0.02,CI为0.83±0.05;1ARC的D2%为(71.13±1.21) Gy,D50%为(68.50±0.76) Gy,HI为0.12±0.02,CI为0.74±0.07;9F均优于1AR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F与2ARC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TV2,9F的V5%为(99.45±0.78)%,优于1ARC的(99.3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F与2ARC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膀胱Dmean,3组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V67.5Gy,9F与2AR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左右股骨头Dmean,1ARC和2ARC低于9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OAR其余评价指标9F均低于1ARC和2AR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ARC和2ARC相比于9F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70.0%和67.2%,治疗时间平均缩短了81.7%和61.0%.9F、1ARC和2ARC的3%/3 mm标准的γ通过率分别为97.8%、98.9%和9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dIMRT,RapidArc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其双弧计划具有相仿的靶区覆盖,但对膀胱、直肠和小肠的保护更差,dIMRT更适用于前列腺癌同步加量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loTrac/Vigileo监测下不同的手术体位对患者心指数(CI)及每搏变异度(SVV)的影响,为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患者CI及SVV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T0)、改头低脚高位5 min(T1)、改头高脚低位5 min(T2)患者的CI、SVV及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和T2时点患者CI下降(P<0.05);与T0时比较,T1时患者SVV下降,CVP升高,T2时SVV升高,CVP降低(P<0.05).结论 手术体位改变会对患者的CI、SVV及CVP造成显著影响,关注相应改变可为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与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172例需行脾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组予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脾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开腹手术、年龄和并发糖尿病。结论:脾切除术后感染与开腹手术、年龄和并发糖尿病有关,腹腔镜下脾切除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芬太尼对结肠癌细胞株 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芬太尼(0.5、5、50ng/ml)干预结肠癌细胞株 SW48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M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结果:各组芬太尼孵育 SW480细胞48h 及72h 后,均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 <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芬太尼孵育 SW480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均浓度依赖性抑制凋亡(P<0.05)。结论:芬太尼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度约为19 ~24个核苷酸,通过靶基因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多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探究miRNA在MG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阐明MG的致病机制,为MG的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miRNA与MG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basal cell 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BCAFs)及眼睑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研究BCAFs与NFs细胞形态、生长增殖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 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获得原代眼睑BCAFs和眼睑NFs,通过胰蛋白酶差速消化法和反复传代法进行细胞的分离、纯化;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照观察BCAFs和NFs细胞形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蛋白鉴定BCAF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特性.结果 在接种后3d便可见原代BCAFs从组织块爬出,呈放射状生长,约7d铺满瓶底.NFs生长缓慢,接种后4d才见稀疏的NFs在组织块周围生长,约11d铺满瓶底.传代后的BCAFs在形态上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生长速度增快,与NFs在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方式上存在差异;眼睑BCAFs和NFs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前者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呈阳性,细胞角蛋白呈阴性,后者仅波形蛋白呈阳性,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均呈阴性;与NFs相比,眼睑BCAFs生长增殖较快,倍增时间较短.结论 与眼睑NFs相比,BCAFs在形态结构、蛋白表达、生长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且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根据超声探头平行还是垂直于腹股沟韧带放置,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行组与垂直组.2组患者均给予等容量1%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共30 ml.2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和操作时间,30 min内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情况,阻滞后4、8、12、24、36、48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评分,首次使用PCA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平行组、垂直组超声成像时间分别为(3.1±1.2)、(5.0±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5).平行组、垂直组操作时间分别为(5.2±1.3)、(7.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2组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均达到100%.垂直组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成功率为100%,高于平行组的83.3%(x2 =5.455,P<0.05).2组阻滞后4、8、12 h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垂直组高于平行组(P<0.05).阻滞后8、12、24、36、48 h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平行组高于垂直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数字化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探头垂直于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进针对股外侧皮神经能产生更好的阻滞效果,可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可能更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