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55篇 |
完全免费 | 458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1211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307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572篇 |
2013年 | 567篇 |
2012年 | 670篇 |
2011年 | 725篇 |
2010年 | 666篇 |
2009年 | 741篇 |
2008年 | 739篇 |
2007年 | 681篇 |
2006年 | 620篇 |
2005年 | 485篇 |
2004年 | 515篇 |
2003年 | 428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65篇 |
2000年 | 351篇 |
1999年 | 322篇 |
1998年 | 255篇 |
1997年 | 240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74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38,自引:25,他引:11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骨科手术中的预防感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0年不同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方法分为两组:A组为规范性应用抗生素组,原则为一般情况下不应用抗生素,但手术中放入较多内植物等大手术时,则于麻醉后手术前应用1次,术后应用不超过36h,共计921人;B组为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组,除按A组的方法应用外,术前1d可能应用抗生素,术后应用36h以上或直至患者体温降至37.5℃以下,共计1213人;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分别为5例和8例,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庆或伴多器官衰竭的老年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31例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29例为肺部感染,其余的为肠道感染。结果 分析危险因素,31例(100%)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6例(19%)曾应用糖皮质激素,行放疗或化疗有6例,死亡7例。结论 抗真菌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60,自引:20,他引:40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构成比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02年1~12月从本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采用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 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3.7%和35.3%;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除个别抗菌药物外,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以及高多重耐药率;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是4.5%和2.1%,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 结论产ESBLs菌株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遏制产ESBLs菌株的产生,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目的 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31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I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6个监测点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禽粪便标本1767份,共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170株,总带菌率为9.62%。其中,以牛、羊带菌率较高,分别为19.05%和12.01%。对85株菌进行SLT1、SLT2、eaeA和hly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56.47%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3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占带毒菌株的79.17%。结论 宿 主动物带菌率与当地疾病流行强度有关,即有确诊病人的地区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其次为仅有零星病例的地区,而无相关病例的地区最低,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大朦胧怕埃希菌O157:H7监测,对疫情的分析和疫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一、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 ,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称为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并非罕见 ,我国仅各类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 2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 ,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构成不容忽视的一个巨大群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带来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 ,从多方面影响心身健康 ,并可能导致长期存在的严重心理痛苦和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是创伤性事件所致的严重后果之一。作为一个诊断类… 相似文献
7.
不动杆菌肺炎及其治疗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目的 了解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构成、药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动杆菌肺炎多见于老年、有慢性基础病且住院时间较长患者;病原菌多为鲍曼氏不动杆细菌,药敏试验显示仅对依米配能、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特美汀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如头了包三嗪、头孢噻肟、氧哌嗪青素、环丙沙星、头孢哌我呈耐药状态,对头孢他啶亦相当一部分不敏感隆, 相似文献
8.
疫苗时代麻疹母传抗体追踪观察及北京市麻疹控制策略的分析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针对北京市近年麻疹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向 2~7月龄婴儿和20岁以上成人转移等新情况,本文对麻疹的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人群免疫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配对与追踪观察方法对婴儿母传麻疹抗体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着重对近年麻疹发病年龄变化原因、疫苗时代的初免月龄以及有争议的再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提出适当调整本市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提前初免,婚前再免,坚持原有再免方案的高水平控制或消除麻疹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肺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烹调油烟等致病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y of 1:1 matched case-control for eighty-three cases of primary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seventy-one cases of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from urban districts of Nanjing. The result of condition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cooking oil fume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Its relative risk and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are 3.8138, 3.4466 and 51.56%, 60.99% respectively. Besides, smoking, family history of tumors, fuel types and keeping warm by coal stove in winter are selected as risk factors for lung squamo-carcinoma, while history of chronic bronchitis and family history of tumors are screened as risk factors for lung adenocarcinoma. Summary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for all five factors of lung squamo-carcinoma and all three factor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re 99.47% and 76.6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某医院2000年所有恶性肿瘤住院病例资料,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非条件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转移、放疗、糖尿病、动静脉插管、内镜、气管切开、手术、抗生素与医院感染有关(P均<0.01);按男女性别分别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泌尿道插管与医院感染有关(P<0.01)。结论 为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重视合理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抗生素,减少住院天数及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对行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白细胞数量,对伴有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严格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