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篇 |
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2篇 |
预防医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培训教材筛选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同时对已出版的书籍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于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培训的教材。方法采用专家会和文献查阅的方式初步建立起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培训教材的筛选指标,利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同时利用得到的筛选指标系统对已出版的书籍进行打分、筛选。结果 32名专家参与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88.23%的指标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5。教材筛选的一级指标包括权威性、全面性/结构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其他有关书籍内容评价,其权重分别为20、50、10、10、10分。在得到的269本书中,《现代传染病学》、《新发传染病》等10本书得分最高。结论德尔菲法是建立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培训教材筛选指标体系的较好的方法,同时教材的筛选工作应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艾滋病检测咨询经历、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分别调查了185名吸毒者和159名暗娼,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吸毒史、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及态度等,分析两组人群对所内进行艾滋病检测咨询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收容人员在入所时都做过HIV检测,但只有26.2%的人表示自己做过检测,其中81.1%知道检测结果。分别有83.1%的吸毒者和84.6%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咨询艾滋病知识;有80.9%的吸毒者和78.9%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做艾滋病检测。结论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在入所时已做HIV检测,但多数没有被告知。收容人员对所内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表示接受。戒毒所和妇教所应注意改善检测服务,加强检测结果告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感染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有效控制ICU医护人员SARS感染。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拍照的方式进行。结果7家医院ICU医护人员共感染41例,占感染病例的15.65%(41/262),罹患率为13.53%(0~36.17%)。ICU开中央空调和开窗通风,收治SARS病人与医护人员感染发病有显著差异(X2=11.05,P<0.005);开窗+空气除菌过滤、层流洁净、开空调+空气除菌过滤三者差异非常显著(χ2=28.17,P<0.005)。收治SARS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感染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χ2=11.55,P<0.005)。结论ICU收治SARS病人是最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高危场所;保持ICU的环境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部分地区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KAB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态度和危险行为,为其他艾滋病防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在戒毒所、妇教所和劳教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185名吸毒者和159名暗娼,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吸毒史、艾滋瘕相关知识及态度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很多调查对象对自己的高危行为认识不足。吸毒者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暗娼,暗娼比吸毒者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歧视更重。与危险行为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男性、收入低及对高危行为认识不足。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知道了解和检查艾滋病的场所。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在监管场所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吸毒者和暗娼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对自身危险行为认识,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我省戊型肝炎(HE)的感染情况,1993年初我们应用HEV-ELISA试剂盒检测了城市和农村部分自然人群和某些特种人群的血清抗-HEV。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城市人群88名,农村人群140名,以上自然人群均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特种人群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患者(共60例),以及1989年绥化地区一起肝炎暴发疫区患者33例和密切接触者21名,其中男29人,女25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分析诊断情况。 方法 合并2004-2012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布病年报数据库,采用自定义指标,对报告质量和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的差异。 结果 2004-2012年,全国累计网络直报布病个案报告卡244 369张,9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68%。病例错误分类率为0.03%,逻辑错误率为0.02%,及时报告率为94.76%,及时审核率为100%。报告病例中,89.81%为实验室诊断,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21 d,异地就诊率为38.00%。99.62%的病例来自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报告病例逐年增多。与北方省份相比,南方省份的病例错误分类率较高、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异地就诊率较高。 结论 我国布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存在一定的诊断不及时现象,报告质量和诊断情况存在南北差异。现有的病例分类方式和按发病日期统计的统计规则不符合布病实际,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5年全国人间狂犬病监测数据的分析,描述了狂犬病的疫情特征,探讨狂犬病防制的重点策略和措施。方法利用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全国狂犬病监测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中国狂犬病发病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2537例,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南方省区。发病人群主要是男性农民,多为青壮年。报告病例个案调查数据显示,高达38.3%~65.8%的病例未处理伤口,只有16.6%~35.0%的病例接种了疫苗,1.2%~16.6%的病例注射了抗血清。结论近年来人间狂犬病发病快速回升,疫情形势严重。暴露后处理和疫苗、抗血清接种不规范是造成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探索现阶段可行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遏制疫情的快速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全国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趋势(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为有效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年全国钩体病监测及实验室数据做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全国钩体病的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处于低水平波动,发病构成未见明显改变。各监测点疫情与全国总体疫情变化一致。监测点鼠密度合计为3.63%,略高于2008年(3.43%)。各监测点捕获的鼠类总体仍以黑线姬鼠最多,占捕获鼠的44.36%。血清学抗体滴度阳性界值的判定标准仍不统一,致使各监测点的血清学监测结果相互间缺乏可比性。
结论 全国发病总体趋势呈现较低水平,部分地区偶见散发。各省应继续对钩体病疫情加强关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