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短时间里集中人力、采用相同试剂、相同器材,在同等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可以增加结果的可比性。本次共选择21个疾病监测点,检测人群、患者及初免者血清共7437份。结果无论城市点还是乡村点(除广东省江门市、北京市东城区及贵州省玉屏县外)免疫接种率及发病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指标,人群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预计近几年内这些监测点不会有大的爆发流行。但仍有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及免疫后抗体逐年阴转的人群存在,一旦有野毒株传入,仍有散发及小爆发流行发生的可能,今后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3.
在建立麻疹被动血球凝集试验方法中,对抗原制备的条件、致敏血球的稳定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单纯超声处理未浓缩抗原,产量高,在4℃条件下保存6个月效价不变;制备的致敏血球效价稳定,批间差异小、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冻干致敏血球能长期保存。经与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法同时测定354人份健康儿童血清,其麻疹抗体GMT分别为26.20和13.92,两法相关系数为0.81,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调查了三个大学及1个中学部分学生麻苗应急接种后血清学效果。共检测323人,结果HI抗体阳性率从88.54%升到98.45%,GMT从9增至17.75,均达到控制麻疹流行的水平,证明麻苗应急接种是扑灭疫情的一项有效措施。还进一步分析了构成麻疹流行的三个条件,为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应用含20%二甲基亚砜的蔗糖、明胶液做介质冷冻保存猴血球的研究结果。这种冷冻保存液可保护猴血球在低温冻结条件下不发生细胞破裂;在解冻后,对麻疹血凝素的敏感性不降低:在麻疹血凝抑制试验中与未冻存的新鲜猴血球有相同的效果。冷冻保存液中可加防腐剂,这对猴血球的冷冻保存及血清学应用效果无影响。
由于冻存血球在解冻后仍能在普通冰箱(或冰壶)中至少可保存2周,使供应远距离单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由于冻存血球在解冻后仍能在普通冰箱(或冰壶)中至少可保存2周,使供应远距离单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ACELISA法、ELISA-IgG法、HI法测定了临床诊断为麻疹的100对患者双份血清,其中8份三种方法都为阴性。余92对血清的三种方法诊断阳性率分别为ACELISA法98.9%,ELISA-IgG法82.6%,HI法69.4%,证明ACELISA法是诊断麻疹较好的方法,有敏感、特异、早期、多数仅需单份血清就能诊断等的优点。IgM抗体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病后第2周达到高峰,一个月后明显下降或阴转,故ACELISA法诊断的适宜采血时期为发病第3~25天。 相似文献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