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监测工作情况,为我市麻疹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13年—2015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全市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36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3.33%。麻疹发病呈散发,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分布,发病高峰在3月~7月。成人麻疹发病占有相当的比例(33.33%)。结论我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要关注<8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情况,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为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 Q 波(以下简称病 Q)是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但是 EKG 上所显示的病 Q 并非仅由心梗引起.这些非心梗性 Q 波常可由肺气肿、肺栓塞、心肌病、预激综合征、高血钾等疾病引起,少见原因还有淀粉样变性、硬皮病、颅脑疾病、功能性及器质性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检测未分化关节炎(UA)患者血清抗环状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探讨抗CCP抗体在UA鉴别诊断及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94例患者中,24例符合1987年ARA的RA诊断标准,诊断为RA;130例符合UA诊断标准,其余为其他风湿病患者。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130例U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6例,最后诊断为RA,另74例抗CCP抗体阴性患者正在继续随访中。24例RA中20例抗CCP抗体阳性,4例阴性。健康对照组中阳性率为0。结论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CP抗体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UA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抗CCP抗体阴性患者不能完全排除RA。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 方法对52例NERD老年患者在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h食管pH监测值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及用药后每2周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及消失,24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两药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NER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4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6-24个月,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血肿1例,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症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1例,无囊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手术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可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