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完全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42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普及、侵人性诊疗技术增多,以及吸毒、性病、艾滋病(AIDS)的急速蔓延,致使各种严重免疫缺陷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因而使他们受到侵袭性相对较弱的微生物(如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机会也逐渐增多。本综述着重对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特性及其感染部位、感染途径、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医院内真菌感染研究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3年间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分析,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4.32%,患者年龄在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最多,均患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3.3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66.19%,丝状真菌占6.62%。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改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减少合并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510例孕妇进行口服50g糖筛查试验(OGT),对异常者进行75g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其与正常组母儿结局的不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GIGT组以及GDM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GIGT组与GDM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微量元素与保健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查阅 1985年以来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资料 ,综述了常见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种茶所含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及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5.
6.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8.
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丹参中微量元素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药丹参中微量元素硒。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以邻苯二胺盐做显色剂 ,检测波长 335nm。结果 :陕西商洛药材基地产丹参中硒元素含量平均为 177 93μg/g ,平均回收率 97 0 %。结论 :方法简单实用 ,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9.
妊高征产后血压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产科的主要高危因素,严重危害孕妇和婴儿的健康。通过对妊高征孕产妇 围产期和围产儿各项指标的前瞻性调查及产后追踪随访,探讨妊高征产后血压变化及相关因素。1997年至1998年2年 妊高征发病率8.2%,其中产后42 d高血压遗留率20.8%,2年遗留率5.2%,与职业、产前体重、妊高征程度、妊高征首 发时血压、孕周等因素相关(P<0.05)。提示加强孕产期保健,进行产后追踪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父婴、母婴传播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宫内感染(父婴、母婴垂直传播)。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自28周起每月肌注200IU的HBIG1剂(28W、32W、36W),产前共注射3剂。分娩时新生儿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8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的新生儿3例感染HBV,HBV宫内感染率为3.62%。母婴传播阻断率95.95%(71/74);父婴传播阻断率100.00(9/9)。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在孕28W、32W、36W分别注射HBIG200IU3剂。可有效预防胎儿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