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T 细胞在特异或非特异性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同时,在细胞膜的表面出现膜型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所产生的 IL2以膜型 IL2R 为媒介,使 T 细胞增殖。膜型 IL2R 可部分释放到血液中。测定血中可溶型 IL2R 可反映活体内 IL2产生的情况。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在试管内 T 细胞产生 IL2的功能亢进,对细胞障碍性 T 细胞起促进作用。本文报告检测血中可溶型 IL2R 的结果。对象及方法:正常人(NC)1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7例,慢性乙型非活动性肝炎(CIH)18例,慢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颅脑损伤仅次于青壮年 ,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效果较成人满意 ,现将近年收治 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近年收治颅脑外伤 66例 ,其中 4~ 12岁小儿 12例 ,占总数 18 2 %。男 8例 ,女 4例 ;车祸伤 8例 ,坠落及跌伤 4例。1 2 损伤类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 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4例 ,颅骨均呈凹陷粉碎性骨折。其中 1例硬膜破裂脑组织外溢伴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单纯性硬膜外血肿 3例 ,硬膜下血肿 4例 ,硬膜下、硬膜外混合血肿 5例。1 3 临床表现及体征 入院昏迷偏瘫 9例 ,频繁抽搐、烦躁不安 3例。按哥拉斯哥评分 :4分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用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与同期住院的80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做对照。结果 术后14d及3个月微创组生存率、病死率及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YL 1型穿刺针行颅内血肿碎吸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十分实用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救治妊娠急性脂肪肝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杨应龙,卢伟,陈素爱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少见,病情凶险,国内报道16例全部死亡。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活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26岁,孕8个月时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纳差... 相似文献
5.
6.
1997年 7月~ 8月我院共收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11例 ,均误诊为麻疹。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外院转来的住院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 19~ 2 3岁 ;全部有麻疹疫苗接种史。1.2 临床表现 11例初始症状均为咽痛 ,1~ 2天后发热 ,体温在 38~ 39℃ 7例 相似文献
7.
关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凝血功能过去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第ⅩⅢ凝血因子的研究却是空白。第ⅩⅢ因子对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起稳定作用。这种作用对创伤愈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特发性 相似文献
8.
业已证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后再灌注时,可见心肌内氧自由基增多,其机制是①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氧自由基漏出;②缺血后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氧自由基产生增多;③由于儿茶酚胺的作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④缺血时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产生,再灌注时则氧自由基生成增多;⑤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治疗上也有了多方面的进展。在对肝病治疗和管理时,了解肝再生的情况是不可缺少的。现将用大白鼠研究肝血流量与肝再生关系的结果报告如下。方法:将wistar系雄性鼠(250~350g),用D-半乳糖胺(Gal-N)900mg/kg·次,腹腔内注射致急性肝损害;用橄榄油及四氯化碳的等量混合液3ml/kg,2次/周,皮下注射12周致慢性肝损害,1周后作实验用。设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慢性肝损害组均用希京·安德逊(Higgin sand Anderson)法切除70%的肝脏。在乙醚麻醉下剖腹,用电解组织血流计测量肝组织血流量。急性肝损害组在给药前、后,每天测肝血流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对血管浸润性强,合并门静脉瘤栓率高。门静脉瘤栓是影响仔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诊断和治疗门静脉瘤栓在临床上有很重要意义。作者进行了经皮肝穿注射酒精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瘤栓的尝试,证明有效,现报告如下。对象: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瘤栓3例。阻塞程度为2例Vp~2(前区枝、左枝脐部),1例Vp~3(左枝及门静脉主干)。2例Vp~2是在作肝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