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完全免费   15篇
  预防医学   27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毒者与艾滋病毒感染者(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及实际实验室资料,结果:1996年底首次发现静脉吸毒者HIV阳性以来,HIV/AIDS报告数平均上升86.2%,静脉吸毒占的比例从1996年前的1.4%上升到1999年的91.0%,吸毒者61.3%为HIV-1C亚型,结论: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预防HIV/AIDS从吸毒人群向吸以及一般人群传播,并开展行为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广东省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HBVM )的变化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将全省分 4层 ,共抽取 12个县 2 4个村的 196 3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2 0 0 2年调查 1~ 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78 81% ,全程接种率为 74 17%。其中 1~ 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81 73% ,10~ 14岁为 6 0 32 %。 1~ 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9 86 %、5 3 5 9%、71 4 1%降至 2 0 0 2年的 8 5 6 %、2 2 5 7%、31 33%。其中 1~ 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7 88%、4 7 0 9%、6 7 4 4 %下降至 2 0 0 2年的 5 75 %、14 4 9%、2 1 81%。乙肝疫苗接种后 ,1~ 3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5 2 0 2 %~ 6 2 18%。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 ,4~ 14岁儿童的抗 HBs维持在 5 9 32 %~ 6 5 80 %。广东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 ,全省 1~ 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抗 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2005年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广东省共报告12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共发病469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生时间除1起发生在3月份外,11起集中发生在9~12月份。症状以呕吐为主。12起疫情中病例数最多的1起达190例,罹患率最高的1起达53.3%(23/43)。11起疫情患者有共同的进餐史,1起疫情患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暴露史。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核酸或抗原。结论学校是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好发地方,食物传播、接触呕吐物和粪便传播是可能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控制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关键是抓好学校的饮食卫生和妥善处理呕吐物和粪便。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野生动物销售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比较野生动物销售人员和健康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情况 ,为探索验证SARS冠状病毒源于动物的假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 0 0 3年 5月选择广州市 3个野生动物市场销售人员、2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及某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等无SARS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 ,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 ,用间接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销售野生动物人员血清 5 0 8份 ,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 3 0 2 % (6 6 / 5 0 8) ,其中以主要销售果子狸人员的阳性率最高 ,为 72 7% (1 6 / 2 2 ) ,其次销售山猪人员为 5 7 1 % (1 6 / 2 8) ,销售黄犭京人员为 5 6 3% (9/ 1 6 ) ,销售兔人员为 4 6 2 % (6 / 1 3) ,销售山鸡人员为 33 3% (3/ 9) ,另在猫、鸟和蛇等其他 1 2种野生动物的销售人员中均不同程度检出SARS冠状病毒抗体。其他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 2 1 1 %(6 / 2 84 ) ,其中医院医务人员为 2 92 % (4 / 1 37) ,疾病控制人员为 1 5 9% (1 / 6 3) ,社区健康人员为 1 1 9% (1 / 84 )。销售野生动物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其他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6 0 89,P <0 0 1 )。结论 野生动物销售人员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东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HBV S基因变异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的儿童血清标本36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6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26份,完成测序23份,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其中4份在“α”决定簇片段内出现了氨基酸变异,2种变异形式未见报道,结论广东省免疫失败儿童存在不同位点的HBV S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免疫失败的原因。尚未出现稳定的变异株,对现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目的 分析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40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93%;呼吸道感染为主,为53.0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5.62%.结论 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 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率1.11%,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其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55,P=0.768)。抗-HBs阳性率65.81%,本地户籍儿童(69.83%)高于外地户籍儿童(61.75%,χ2=8.50,P=0.004);不同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94,P=0.22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2.08%,319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72.58%,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1.29%;年龄>60岁、抗生素的滥用、激素、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加强真菌学的教育,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在2006~2008年采用4个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专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目的 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计划对新开展或扩大业务范围科室的培训;关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或医院感染相关事件,进行有关医院感染培训;将其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工作中.结果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稳定,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全院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水平持续提高,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逐年上升;解决医院感染存在隐患的能力增强,发现有局部流行反应迅速.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东省流感监测系统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病原学监测及暴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并用流感监测数据来估算广东省2009年到医院就诊者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结果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共有21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 784例,其中重症病例346例,危重病例141例,死亡36例;每周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构成比高峰与流感监测的甲型H1N1流感就诊指数高峰相一致,均出现在2009年11月,并在12月回落,且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也降至警戒线(5%)以下,与季节性流感高峰(7月)完全不同。从病例输入到社区传播可划分为:以国外病例输入为主的输入散发期(5月18日至6月17日);出现聚集性病例,病例主要局限于珠江三角洲的有限传播期(6月18日至7月30日);在全省流感监测网络中连续检出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病例为特征的持续传播期(7月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