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上高县耕牛钩端螺旋体带菌和排菌调查分析龙健1梁中兴2时曼华2李文斌1李春好2龙良云1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耕牛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为探索其传染源的意义,我们采用从牛尿分离钩体的简易方法,较为确切地了解了牛的带菌率和排菌...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赖型钩端螺旋体的首次分离鉴定聂一新,时曼华,邓长英,秦进才,李春好,梁中兴赖型钧端螺旋体(以下简称赖型钩体)是1958年在四川首次发现的新血清型钩体,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几年中原地区也有发现,但北京地区尚未见文献报告。1994年6~8... 相似文献
3.
LS┐PCR在钩体病诊断及快速分型上的初步应用李春好时曼华聂一新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特异性引物在低严紧性条件下(Low-Stringency)的扩增情况及其所产生的指纹图谱在钩体菌株分型应用上的可能性。初步建立一种以PCR指纹图谱为基础的快速、直接、灵... 相似文献
4.
和县白桥地区家猫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情况及其与人感染的关系徐光伟,张成寰,毕鹏,王坤,李春好,袁长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传染源多达40余种,尤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但家猫感染HFRS病毒的情况及其可能作为传染源的地位和作用。却研究较少,在HFR...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443份病人及疑似病人血液标本,钩端螺旋体(钩体)阳性率18.5%。其中206份标本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阳性率14.6%,Southern杂交阳性革20.9%。63头猪肾钩体培养阳性率4.8%,123只鼠肾钩体培养阳性事4.0%。255份牛尿钩体培养阳性车6.2%,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4.0%,South-ern杂交阳性率15.8%。从病入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七日热和棉兰型)、澳洲、流感伤寒、爪哇、赛罗、拜伦和明尼7个血清群8个血清型,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2.7%,其次是澳洲群,占20.0%。从牛尿分离的构体属七日热群七日热型和澳洲群澳洲型,各占50%。来自猪的构体属波摩那和澳洲群,鼠的钩体为爪哇、澳洲及拜伦3个群。结果显示,牛带菌率高,所带钩体血清群型与人间流行钩体主要群型一致。鼠和猪带苗率低,所带菌群与人间流行的主要菌群不相符。以上表明,耕牛是上高县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流行菌型是七日热群(型)。也说明耕牛是我国七日热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这些结果的发现有利于使用对型组合钩体菌苗,控制相应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李春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12(5):45-47
钩端螺旋体结构基因及rRNA基因研究进展李春好综述时曼华审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十分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从1886年Weil医师首次报告本病以来,在钩体病的病原学、病理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菌苗的研制等方面成绩... 相似文献
8.
来源不同地区的牛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分离培养,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1%,PCR产物Southern-blot阳性率13%,分离培养阳性率3.1%。不同地区牛尿标本PCR检测结果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的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率非常高,其中以七日热和澳洲群为主。说明耕牛是这些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PCR和培养分离结果的比较显示,PCR是构体病传染源调查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对56株国内外钩体参考株和28株野生株进行rRNA基因RFLP分析时发现:84个菌株中共有66个不同的核糖核酸型(RT),除Balum和Guangdong型相同;赛尔东尼群的Hainan和Whitcombi型相同;赛罗群的Wolfi和Saxkoebing型相同、爪哇群中的Mengrun和Mengma型相同外,其它的血清型都有互不相同RT。该方法和DNA同源性研究相吻合,同一个基因型往往拥有共同的核心片段。在所检测的中国菌株中致病性钩体至少有5个基因种,腐生菌一个基因种,细丝体一个基因种。研究中发现在我国部分新的血清型菌株以及野生株中可能存在新的基因种,尤其在流感伤寒、黄疸出血、爪哇以及七日热等血清群中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