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成体大鼠脑缺血后脑内是否重新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和AT2受体),探讨AT1和AT2受体表达变化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和缺血组(随机分为缺血后1d、3d和1周3组,每组n=5).用抗AT1和抗AT2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CAO后在缺血半暗区内可见大量AT1和AT2受体免疫阳性表达的细胞,分别以缺血后3d和1周数目最多,且免疫阳性反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缺血后大鼠脑内能重新表达AT1和AT2受体,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介导,参与脑缺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医用功能性敷料A型)预防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使用一次性心电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42例持续心电监护的成年病人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右锁骨第二肋间电极片粘贴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粘贴电极片,左锁骨第二肋间电极片粘贴处为观察组,先在粘贴电极片的部位喷洒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待干后粘贴电极片,两侧均间隔3d更换一次电极片。观察两组有无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损伤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预防ICU成年病人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120例高龄(≥80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60例)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分别加用尼可地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8周后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尼可地尔组心绞痛缓解情况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P〈0.05)。两组间血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均可缓解高龄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尼可地尔疗效更佳。尼可地尔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安全性高,对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玄麦甘桔颗粒中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控制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Ultimate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水溶液(27:73);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哈巴俄苷在3.35μg/ml~16.8μg/ml内峰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抗生素治疗手段在泛耐药菌珠所致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机械通气患者81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6例及B组45例。 A组治疗措施主要为应用胸腺肽类药物、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和血必净,每天进行1~2次的气管镜吸引及灌洗等。 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数、体温及耐药性。结果 A组患者致病菌的耐药性由原来的100.0%广泛耐药特性降至55.2%,而B组患者致病菌耐药性未见明显改变;而白细胞含量经过非抗生素处理干预治疗后的A组白细胞数量有所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A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5.6%,而B组死亡10例,病死率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抗生素治疗可使患者致病菌耐药性下降,降低病死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及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发生。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327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分离到32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患者痰标本238例(占72.8%),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5例(占13.8%),咽拭子25例(占7.6%)、尿液11例(占3.4%),其他(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脊液等)8例(占2.4%)。分离到的32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科室主要分布于内科(45.7%),ICU(23.6%),其次是儿科(14.9%),骨伤科(10.6%),肿瘤科、妇科、康复科及外科分布较少,分别为1.4%、1.0%、1.4%、1.4%。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高。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重视医院环境卫生,加强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消毒,减少和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黎铧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2016,(12):1141-1144
目的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peci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所诊治的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18例(18眼),对其SD-OCT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患者中SD-OCT视盘处扫描均可见视盘小凹玻璃体条索牵拉,玻璃体牵拉可位于小凹的边缘或小凹的内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腔或劈裂腔存在与小凹相通的间隙和空间,这一间隙延伸至筛板以下区域,所有患者筛板结构不完整.同时所有患者均未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腔或劈裂腔存在与玻璃体相通的间隙和空间.结论 先天性视盘小凹并不是单一发病因素所引发,而是由于先天解剖异常加上玻璃体交界面上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颅底斜坡区周围的重要解剖标志进行观察,为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临床手术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具湿性头颅标本,分别进行显微和内镜解剖学研究.结果 ①通过模拟经鼻扩大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确定了内镜下磨除斜坡区域骨质可以暴露自脚间窝至枕骨大孔的脑干腹侧面及三对血管神经复合体.②骨性斜坡区由蝶骨体及枕骨斜坡部共同构成,该区域的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岩斜裂位于斜坡区的外缘,将枕骨与颞骨岩部分隔开.结论 ①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可根据斜坡区及其邻近的后颅窝病变的具体位置通过磨除局部斜坡区骨质后到达并切除病变组织;②理解和掌握斜坡区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术者对该区域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严重型、极严重型和慢性型。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近些年来,随着对A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损伤性疾病,因此,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ST)AA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SAA的一线治疗方案。在SAA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观察组)和查体无糖尿病者150例(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颈总动脉内径、IMT,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双侧足趾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比值(TBI),生化分析仪测定FPG、2 hPG、HbA1c、TG、TC、HDL、LDL、UA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内径、BMI、SBP、FPG、2 hPG、HbA1c、TG均明显增高,TBI显著降低(P均<0.05).SBP、2hPG、HbA1c、UA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2、0.139、0.190、0.151,P均<0.05),TBI与颈总动脉IMT呈负相关(r=-0.081,P<0.05).结论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可为临床提供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