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0篇 |
完全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51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紧张量表(OSI-R)信度与效度验证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目的:对职业紧张量表(OSI-R)的信度和效率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抽取工厂,机关,学校,服务和商业等近十种行业319人作为样本,对OSI-R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进行评价。选用同质检验,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来表达OSI-R的信度;区分度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效度检验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OSI-R的结构效度验证。结果:OSI-R无论是问卷或是条目的α系数(0.59-0.86)与Osipow的结果(0.70-0.93)基本一致,说明OSI-R有较好的同质性,OSI-R重测信度的结果与Osipow 的结果相比,重测相关系数为0.95,差异有显著性(P<0.05),故OSI-R有较好的重测信度;OSI-R分半相关系数为0.78,3张问卷的分半相关系数在0.76-0.84之间,各项目相关系数在0.44-0.79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OSI-R与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在0.14-0.74之间,而OSI-R问卷与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在0.40-0.86之间,表明OSI-R项目间相互干燥不大;因子分析结果分析OSI-R 3张问卷的结构效率良好。结论;OSI-R经过适当的修订,可以作为我国职业紧张研究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对工作要求 -自主模式和付出 -回报失衡模式相应的 2个问卷 (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 -回报失衡问卷 )的中文译本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测评。方法 以 92 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 2个问卷 6个模块 (“工作要求”、“自主程度”、“社会支持”、“外在付出”、“回报”、“内在投入”)的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2个问卷 6个模块的Cronbach’sα系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0 .5 6~ 0 .82 ) ,说明同质信度较好 ;因子分析显示 ,2个问卷的结构效度与理论模式基本吻合 ,但“工作要求”与“内在投入”2个模块需要进一步修订 ;并且 2个问卷均表明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OR :1.6 3~ 2 .6 4 ,P <0 .0 1) ,提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 工作要求 -自主模式和付出 -回报失衡模式及其相应问卷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中国 ,评价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影响 ,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408例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耐药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痰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深部痰,进行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8例痰标本中216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52.94%;216例阳性标本中检出细菌数为240株,革兰阴性菌172株,阳性率为71.7%,革兰阳性菌35株,阳性率为14.6%,真菌33株,阳性率为13.7%;以鲍氏不动杆菌占居首位;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总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为0,其次是亚胺培南(17.8%)、左氧氟沙星(20.0%);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念珠菌属药敏结果全部敏感。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显著高于报道,耐药情况严重,显示监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3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为了解四川省≤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采用组群抽样法,全省分成三层,城市一层,农村按经济状况分为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于2002年5~7月对3 558名适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9.93%、55.11%、66.13%、50.12%;城市儿童的四项接种率均非常明显地高于农村儿童(χ2=266.870、371.268、71.170、302.387,P均<0.01).<1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6.49%.城市<1岁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9.02%,非常明显地高于农村儿童(χ2=40.498,P<0.01).住院和在家分娩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6.67%和22.0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77.096,P<0.001).该人群HBsAg携带率为3.06%,较1992年同年龄组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了60.21%;城市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贫困农村儿童(χ2=8.095,P<0.05);有接种史的儿童其HBsAg携带率非常明显地低于无接种史的儿童(χ2=31.997,P<0.001).因此,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提高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职业紧张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职业紧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82 6名护士进行问卷测试 ,分析学历、职称对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结果 护士职业紧张存在学历、职称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高学历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较强 ,而应变能力没有相应增强 ;高职称护士的紧张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强 ,紧张反应不明显。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从减少职业紧张源或者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来减轻高学历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 ,维护他们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6.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自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用盐酸戊乙奎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42 4例 ,其中男 1 83例、女 2 4 1例 ,年龄 8~ 67岁 ,平均 (32 6± 1 4 9)岁 ;口服AOPP患者 396例(其中有 3批共 1 2 8例群体中毒 ) ,农药种类 :甲胺磷 30 2例、敌敌畏 47例、乐果 2 1例和混配农药 2 6例 ,经呼吸道、皮肤污染AOPP患者 2 8例。对照组 1 0 0例 ,其中男 42例、女 58例 ,年龄 1 2~ 65岁 ,平均 (31 4± 1 1 8)岁 ;均为口服AOPP患者 ,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教师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WAI),测试1692例中小学教师和578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强度和工作能力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教师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呈负相关(P<0.01),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P<0.01);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教师,其工作能力、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均增强;教师组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P<0.01),40岁年龄段就下降明显.结论增强教师的应对资源,保护和促进教师尤其是中年教师的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紧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初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态及其主要紧张源。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 ,根据职业紧张问卷 (ORQ) 6 0个条目的得分 ,进行职业紧张水平评价。结果 :1) 146 0例中小学教师与 319例非教师相比 ,职业紧张总体得分无差异 ,而工作负荷 (RO)和工作环境 (PE)两项 ,教师组显著增高 (P<0 .0 5 )。 2 )男教师职业紧张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 (P<0 .0 5 )。 3)教师组随年龄增长职业紧张水平增高 (P<0 .0 1)。 4)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显著高于小学教师 (P<0 .0 1)。结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增高 ,主要表现在工作负荷重和工作条件差 ;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紧张 ,尤其中学高龄男教师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教师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教师职业紧张的应对资源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319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进行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测试 。结果教师应对资源水平愈高,职业紧张反应愈低,呈负相关关 系;教师组应对资源显著高于非教师组,分别为(130.4±18.2)分和(126.9±19.1) 分;教师的应对资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即年龄从小于30岁组到50岁组,应对资源得分 从(134.1±18.1)分降至(128.5±17.5)分;女教师的应对资源高于男教师,分别为 (131.4±18.3)分和(129.4±18.1)分;小学教师的应对资源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分 别为(132.7±18.1)分和(128.5±18.1)分。结论 增强中 学教师的应对资源,特别是中学男教师的应对资源,对于减少职业紧张反应、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