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牙本质发育不全(DI)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牙本质发生病变,尤其多发于恒牙。患牙临床表现为棕黄色、釉质缺失、过度磨耗等,修复治疗这类牙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用固定义齿联合活动义齿修复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的长期趋势、顺位变化以及主要传染病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数据中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到甲乙丙类传染病40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教育部公布年度学生人口数作为分母进行计算,选取各年龄组、各省份在每年度中的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男生发病率、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均高于女生,其中,2008—2015年男女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4%和40.1%,但在2015—2017年出现反弹,增长幅度分别为47.1%和53.8%,反弹主要由丙类传染病增长导致。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痢疾,转变为2017年的结核病、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狂犬病、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转变为2017年的HIV/AIDS、狂犬病和结核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顺位变化并不明显。在年龄组和地区分析中,甲乙类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和结核病为主,丙类传染病则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病为主,但近年来,流感和手足口病在东部地区增长明显。结论: 2008—2017年间,我国在学生群体传染病防控方面成就显著,但传染病变化模式和特征显示出我国未来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HIV/AIDS等性传播疾病以及新型突发传染病方面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为全国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病是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大幅抑制了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国HIV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抑制率达到91%,丙肝的治愈也已成为现实。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中国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同时,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然而,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改革和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投入,以专业性的科研政策引导传染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桥体加强结构设计对烤瓷固定桥瓷层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合适的金属桥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C5、C6缺失采用C4-C7金属烤瓷双端固定桥模型,在烤瓷固定桥金属基底的舌侧设计点状和带状加强结构,以无加强结构设计作为对照,在桥体中央垂直于咬合面进行加载(速度0.5mm·min-1),记录饰面瓷破坏时的载荷以及破坏的形式。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瓷层失败时的最大载荷值组间差异(α=0.05),并探讨不同设计组间瓷层破坏形式的差异。结果3种不同设计组发生瓷裂时的平均最大载荷分别为(0.87±0.06)kN(无加强结构)、(1.03±0.15)kN(点状加强结构)和(0.93±0.10)kN(带状加强结构)。无加强结构组与点状加强带组的最大载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瓷层破坏形式上,各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瓷层破坏的位置几乎都是在加载点周围和近远中固位体的连接体部位。结论金属桥架舌侧连接体区的点状加强结构对烤瓷桥强度可以起到明显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规划与设计基于网络直报的动态探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的信息系统架构与应用模式.方法 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结果 设计参数配置平台,规划预警信息系统架构,提出应用工作模式.结论 利用时间系列的控制图法和基于空间热点探测的时空模型应用相结合,建立传染病爆发早期预警系统,能有效地对传染病爆发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包埋材料热膨胀率和凝固膨胀率变化对铸件铸造精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预制标记点的圆盘形蜡型,用同一种铸圈、2种石膏基包埋料,其总膨胀率相似,但一种具有高的热膨胀率,另一种具有高的凝固膨胀率,选用0.7 mm厚的陶瓷纤维铸圈衬层对蜡型进行包埋铸造,测量相应标记点方向上铸件与蜡型的尺寸变化,研究包埋材料热膨胀率和凝固膨胀率变化对铸件铸造精度的影响.结果 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包埋材料所铸造的铸件轴向方向膨胀均大于径向方向膨胀.高热膨胀率包埋料包埋的铸件各方向尺寸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凝固膨胀率包埋料包埋的铸件各方向尺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包埋料对铸件铸造精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石膏基包埋材料热膨胀率和凝固膨胀率的变化对铸件的铸造精度有影响.在有圈衬层包埋时,应选用凝固膨胀率高的包埋料.  相似文献   
9.
浅析如何开展地震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各卫生防病专业人员开展了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的评估工作,为灾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科学地组织实施卫生评估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理论、方法与工具的基础上,结合灾后开展的评估工作,重点介绍在地震灾后不同阶段开展卫生评估的重点与方法,从而为灾后开展灾区公共卫生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发生的一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 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以及血清标本,对呼吸道标本利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以及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通过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该病例所有的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特异性核酸及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红细胞凝集抑制及微量中和实验显示,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H5N1特异性抗体阳转并且有4倍以上增高.结论 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病例为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