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74篇 |
眼科学 | 1篇 |
3篇 |
出版年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收集有关中国人群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非脑梗死患者,检索时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均为中文文献。结果显示,病例组H型高血压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0,95%CI(1.59,3.91),P<0.05〕。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OR=2.65,95%CI(1.52,4.63),P<0.05〕和无症状脑梗死〔OR=2.10,95%CI(1.14,3.87),P<0.05〕的发生均相关。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的人群中,病例组H型高血压发病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7,95%CI(1.41,3.66),P<0.05〕。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分析表明本研究结果稳定、可靠。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发病率更高,提示中国人群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关系密切,H型高血压患者可能更易患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地方性氟中毒病区51名孕妇及其引产胎儿为研究对象。用氟电极法检测母体尿、血、脐带血、羊水的氟水平。同时对51例胎儿股骨全部进行了光镜观察,并分析了不同氟水平下胎儿股骨的病理改变率。结果表明,胎儿股骨的病理改变率随母体尿、血、羊水的氟水平增加而升高。当尿氟低于1.8ppm、母血氟低于0.93ppm、羊水氟低于0.018ppm 时,无胎儿股骨病理改变发生。当母尿氟高于4.0ppm、血氟高于1.3ppm、羊水氟高于0.07ppm 时,病理改变率分别为66.7%,63.2%,61.1%,RR 值各为12.7,7.6和5.5。研究结果提示,胎儿股骨病理改变率受母体氟水平影响,故可以用母体氟水平估测氟对胎儿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时景璞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1038-1040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在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中属于非试验性研究方法.又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病例比较研究(case compared study),但病例对照研究不同于临床通常所指的一般回顾性研究,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特点,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它是通过病例与对照的对比,探讨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分析性方法.该方法需要的样本量小、省时、省人物力、结果出现快,特别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很适合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疾病预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景璞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77-78
临床工作者在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后,就要考虑如何选择科研设计方案。适合临床研究的方案有多种,一般根据以下两点来选择。一是欲探索问题的性质,如药物疗效、药物副反应的评价、药物预防效果评价、疾病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诊断试验、病因研究等;二是研究人员现有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6.
时景璞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7)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是临床试验性研究方案中最为科学、严谨的一种方法,本次将就该方案实施的关键点简要概述。1研究对象的选择1·1研究对象的来源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对象可以来自于患病群体的随机抽样,也可以来自医院连续非随机抽样的样本。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注意其可靠性和代表性。1·2可靠性即所选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确实是所要研究疾病的患者。为保证避免选入未患病者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效果,故在选择病例时,要有明确和公认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各项标准一经确定后则不能轻易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7年辽宁省彰武县和凤城市(县级市)伤害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为农村居民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彰武和凤城地区居民的全死因死亡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verag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辽宁省彰武和凤城地区伤害死亡率为54.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69/10万),占总死亡的6.36%,居全死因顺位第3位。男性死亡率为80.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29/10万),女性死亡率为27.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126.24,P<0.001)。伤害死亡前五位原因中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最高,为23.15/10万。伤害死亡导致的AYLL为17.35年。男性伤害死亡的YLL(6 917人年)大于女性(2 087人年)。不同伤害死亡原因的YLL以交通事故(5 052年)最大 ,总体YLL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男性的YLL率均大于女性。 结论 伤害是2017年彰武和凤城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男性和老年人群的危害比其他人群更大。交通事故既是伤害的首位死因,也是造成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有关部门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伤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辽宁彰武和凤城农村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死亡趋势,以及CHD对该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辽宁省彰武和凤城两地2009-2015年全死因死亡数据和人口学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每千人YLL(YLL率)、标化YLL率、平均每人的健康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s)、标化AYLLs及各指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情况。结果 辽宁农村地区人群在2015年死亡率达最大值,为159.34/10万,且死亡率与年份呈正相关(rs=0.964,P<0.001),增长速度为5.51%。男性YLLs和人群YLLs均与年份呈正相关(均有P<0.05),增长速度分别为5.15%、4.25%;但女性的标化YLL率和AYLLs与年份呈负相关(均有P<0.05),下降速度分别为5.66%、1.65%。结论 辽宁农村地区人群在2009-2015年冠心病死亡率和YLL率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对该人群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应该对该人群展开相关教育及对冠心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评价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索以中英文全文发表的,研究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定量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入选的8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并按国家、样本量对研究冠心病的文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表明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普通人群低1.66 ng/ml,心衰病人体内25羟维生素D较普通人群低10.17 ng/ml。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同欧洲冠心病人群相比,北美洲冠心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北美:WMD=-2.15;欧洲:WMD=-0.96),且在样本量过千的研究中体现的更加明显(WMD=-2.15,95%CI:-3.32~-0.98)。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心衰患者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提示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用SPSS 12.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