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7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49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92篇 |
预防医学 | 216篇 |
药学 | 8篇 |
2篇 |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0 0 / 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 0万例,其中5 0 %为甲型,2 5 %为乙型,5 %丙型,10 %为戊型,另10 %为非甲~戊型。我国一般人群的抗甲型肝炎(甲肝)病毒抗体(抗 HAV)流行率为80 9% ,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差异较大,江苏省最低,为4 8 4 % ;贵州省最高,为85 4 %。即使在同一个省的不同地区,抗 HAV流行率也有差异,一般农村高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低的… 相似文献
2.
SARS患者及其医护人员血中特异IgG抗体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对临床诊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变化规律和密切接触SARS 患者的医护人员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57例正常人、127例在SARS病房工作1个月的医护人员和73例不同病程SARS患者血浆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水平.结果:正常人和医护人员血浆中尚未检测到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患者发病第0~7、8~10、11~14、15~20天后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33%、52%和86%,总阳性率为61%.结论:ELISA检测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很好.呈阳性反应病例可确诊已受病毒感染,对于发病早期还未产生抗体的病人,阴性结果不能说明未受感染,应做进一步观察.本组资料提示SARS可能不具有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3.
非甲~戊型肝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约10%~20%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阴性,无法分型,临床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以下对近年来非甲~戊型肝炎病原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损害程度或HBeAg状态的关系。方法 用套式PCR扩增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3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9.3%。无正常序列标本,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762、1764发生双突(A→T、G→A),占57.1%;其次为nt1799位点突变,由C→G,占54.4%,为无义突变;nt1752位点突变,由A→G,使该密码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占37.1%;nt1753T→C,占20.0%。T_(1762)A_(1764)突变株在HBeAg阳性、阴性患者组中的分布分别为31.3%、7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 8.068 8,P<0.05。结论 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在广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常见,T_(1762)A_(1764)突变株与HBeAg阴性及慢性肝炎有关。 相似文献
6.
婚检人群乙、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毒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婚检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和艾滋病毒抗体采用酶免法检测;梅毒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病毒基因型采用直接PCR基因分型法测定。结果 800例婚检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12.0%,6.0%,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未检出。9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婚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小于10^5拷贝/ml占88.5%,大于10^5拷贝/ml仅占11.5%。5例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中,病毒载量均小于10^4拷贝/ml,该婚检人群HBV感染中,B型占18.6%,B和C混合型占42.4%.C型占23.7%。3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为HCV1b型。结论 该婚检人群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但病毒载量相对较低。未发现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 1992~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为 9 7% ,由此推算 ,中国HBsAg携带者约 1 2亿 ,慢性肝病患者约3 0 0 0万例 ,每年死于慢性肝病约 3 0万例 ,其中 18万例为肝癌。为控制乙肝流行 ,中国卫生部提出了如下预防策略 :①新生儿普遍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②学龄前儿童和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③献血员筛查HBsAg ;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⑤由政府组织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以提高民众对乙肝的防治知识。1986年中国自行生产的血源乙肝疫苗正式批准上市… 相似文献
8.
关注我国第一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版面世,这对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预防和诊治水平,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规范和指导我国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