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小儿糜烂性口腔炎的病毒病因,用人胚肾细胞及Hep—2细胞分离病毒,26例患儿有21例阳性(80.7%),从中取五株病毒进行鉴定,细胞病变特点属疱疹病毒,且均可被抗HSV—I抗体中和,结果表明HSV—I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体外实验证明,白细胞干扰素对新分离的HSV—I有较强的抑制病变作用,2.4~2.9Iu/ml白细胞干扰素即可抑制病毒的50%CPE。临床上试用干扰素局部治疗必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973年12月至1986年7月的13年间,我们对住院诊断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广州地区本病流行的特点。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对1973年至1986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采取鼻咽(分泌物)拭子1600份,其中131份为气管分泌物,和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1055份。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某些实验条件。用PCR检测24例临床患儿尿标本。证明PCR方法特异、敏感、简便而快速。同科不同属病毒如HSV、EBV等以及人源正常细胞均无假阳性结果:最小检出量可达0.1fg DNA,相当于6个基因拷贝;用水浴箱手控时间即可进行PCR循环,30次循环仅需97min30s;PCR和DNA杂交检测尿标本中HCMV阳性例数分别为20和14例。该结果证明HCMV感染儿童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初步表明儿童肾病综合症与HCMV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下称传单)是EB病毒所致的常见传染性疾病,目前认为IgM阳性是EB病毒感染的可靠标志,检测VCAIgM有助于早期诊断传单[1]。本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458份上呼吸道炎、发热查因病人的血清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采集1995年3月~1996年12月,本院内科上呼吸道炎、发热查因住院病人血清458份,并置-70℃保存。嗜异性抗体检测:采用国产MONO传单酶免检测试剂盒,板条用纯化牛红细胞膜抗原包被,酶结合物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人IgM… 相似文献
8.
A组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轮状病毒G1型广州地方株与标准株及北京G1型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差异,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了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T—A克隆质粒pUCm—T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UCmT—VP7,对克隆的VP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该地方株的基因核苷酸全长为1062nt,读码框架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和北京G1型地方株173的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而与不同血清型标准株间则变异较大(73%—81%),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的一些高变区和保守功能区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进化角度分析,与轮状病毒标准株Wa株,相距较远。结论 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基因片段属G1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变异与地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