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对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一起霍乱疫情的O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患者和有关人员及外环境(包括食物)样本109件,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的阳性菌株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CTX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0种药物敏感试验,用Not I和Sfi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和聚类分析。结果 109件样本增菌液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阳性率19. 27%(21/109,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家属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1件阳性,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样本18件阳性);常规培养鉴定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阳性率5. 50%(6/109,患者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检出1株,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涂抹检出4株); 6株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霍乱CTX基因均阴性,对20种抗生素中12种100%敏感,对头孢唑林100%耐药,PFGE分子分型条带具有一致性。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病原为O1群小川型非产毒株; PFGE分子分型溯源表明疫情与厨师有关;应关注霍乱疫情菌株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种群结构。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2006-2020年我国16个省份收集的763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编码基因(spa)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分型,使用BioNumerics 7.5软件创建基于ST类型的最小生成树。国外进口食品分离到的金葡菌31株被纳入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 763株金葡菌共鉴定出90个ST型和160个spa型别,其中20种为新ST型别。72个(72/90,80.0%)ST型属于22个克隆群,其中主要型别为CC7、CC1、CC5、CC398、CC188、CC59、CC6、CC88、CC15和CC25,占82.44%(629/763)。其中优势克隆群中ST型和spa型别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多态性变化。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阳性率为7.60%,共鉴定出7种SCCmec型别,以ST59-t437-Ⅳa(17.24%,10/58)、ST239-t030-Ⅲ(12.07%,7/58)、ST59-t437-Ⅴb(8.62%,5/58)、ST338-t437-Ⅴb(6.90%,4/58)和ST338-t441-Ⅴb(6.90%,4/58)为主。本研究分离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被分为2个种群分支,命名为Clade1和Clade2,相同克隆群、ST型和spa型别的菌株呈聚集分布。Clade1全部为CC7甲氧西林敏感菌株,Clade2中包括21种克隆群和所有MRSA菌株,MRSA菌株按照SCCmec和ST型呈聚集分布。CC398、CC7、CC30、CC12和CC188中的国外分离株与我国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本研究中食源性菌株主要优势克隆群型别为CC7、CC1、CC5、CC398、CC188、CC59、CC6、CC88、CC15和CC25,与既往报道的我国医院、社区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克隆群存在重叠现象,这提示食品作为病原体社区传播和食物中毒的载体,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环境水系分离嗜肺军团菌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揭示中国环境水系嗜肺军团菌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特征。方法分别以SfiI和AscI为限制性内切酶,使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单独使用SfiI、AscI和联合使用两种内切酶分别将78株嗜肺军团菌分为47、48和60个型别,分型得到的Simpson差异指数分别为0.9833、0.9817和0.9933;同一水系中分离的菌株既有带型相同或者相似者,又有带型差异较大者;相同型别的菌株可在同一水系中跨年份存在。结论PFGE对嗜肺军团菌具有很好的分辨率;多个克隆系的菌株可以在同一水系中共存,某些克隆系的菌株可以跨年份存在;环境水系中存在优势克隆系,这些优势克隆系应该在今后军团菌的监测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血清杀菌试验(S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种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SBA测定75名未免疫健康成年人(40~70岁)血清、143名3~8月龄婴儿及194名3~5岁儿童NmA和C群结合疫苗或A+C群多糖疫苗免疫前后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然后用ELISA测定相应血清的Nm特异性IgG含量,并利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两种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未免疫健康成年人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r=0.814 33,P<0.001);3~8月龄婴儿和3~5岁儿童接种结合/多糖疫苗前,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差(3~8月龄:r=0.140 64,P>0.l00/r=0.2899,P<0.05;3 ~5岁:r=0.540 40,P<0.05/r=0194 36,P<0.05),接种1剂结合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0.809 38,P<0.001和r=0.837 23,P<0.001);接种多糖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r<0.500 00).结论 健康成年人血清和结合疫苗免疫后的婴幼儿血清中特异性C群Nm IgG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清杀菌抗体水平,ELISA方法可以替代SBA.但ELISA检测方法不适用于3~8月龄婴儿多糖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6~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掌握湖北省流脑的变迁规律。方法对2006~2010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对所有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进行Nm种属特异性荧光PCR检测;对健康人群血清,运用血清杀菌试验(SBA)进行C群杀菌力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2007年湖北省Nm以B群为主,2008~2010年以来C群为优势菌群;对青霉素等6种抗生素均敏感,但对环丙沙星、米诺环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4种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湖北省B群Nm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未发现明显优势的克隆群,C群优势病原株为ST-4821型。RT-PCR检测(988份脑脊液)确诊29例流脑病例,其中C群22例,A群2例、B群5例。C群杀菌力总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8.10%。结论湖北省流脑菌株发生了从B群散发到C群流行的变迁,人群对C群Nm的免疫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鉴别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的能力,了解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与分子特征。 方法 采用荚膜肿胀分型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方法鉴别33株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及相应的基因型;检测菌株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组特征。 结果 PCR分型方法与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结果一致。全部菌株对阿奇霉素均耐药,对利福平及左氧氟沙星均敏感;6B型菌株呈现较高的多重耐药特征。根据PFGE带型特征,所有菌株可分为2个簇,6C菌株之间、6B菌株之间带型呈现较高相似性。 结论 PCR分型方法可用于鉴别血清群6菌株的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情况严重,且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特征;PFGE对鉴别肺炎链球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用于军团菌属不同种(Legionella species)以及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分型能力。
方法 选用117株10个嗜肺军团菌血清型,30种非嗜肺军团菌的参考菌株和我国环境分离菌株,采用AscⅠ内切酶酶切,进行PFGE。从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分布、PFGE的分型力、分辨率和与流行病学资料的相关性等4个方面评价PFGE用于军团菌属不同血清型的嗜肺军团菌以及30个非嗜肺军团菌种分型的能力。
结果 通过AscⅠ酶切、PFGE电泳后,所有血清型的嗜肺军团菌和17种非嗜肺军团菌能获得条带数量适合、且在电泳图谱上条带分布均匀,而另外13种非嗜肺军团菌株条带集中在小分量片段;PFGE能对所有117株选入实验的军团菌进行分析,分型力为100%;AscⅠ-PFGE将43株不同来源的各血清型嗜肺军团菌分成41个不同的型,分型D值为0.9978,将30株非嗜肺军团各自分为不同的型;AscⅠ-PFGE可以将相同来源的嗜肺军团菌和L. micdadei军团菌分为相同或者相似的型,成簇聚类。
结论 AscⅠ-PFGE对所有血清型的嗜肺军团菌和17种非嗜肺军团菌进行PFGE分型, 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电泳图谱,可成功用于嗜肺军团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克雷伯菌属中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是从传统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高毒力、高黏液性的侵袭性细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引起肺炎、肝脓肿、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流感染,严重时还可导致脓毒血症等危急重症,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 为更好地了解hvKP特性,对其流行现状、高毒力相关因子、耐药以及相关机制等进行综述,以助于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hvKP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PulseNetChina数据库对安徽省2012年4起霍乱疫情进行溯源分析。 方法应用PCR扩增霍乱弧菌CT和TCP毒力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 型,使用BioNumericsV4.0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与PulseNet China数据库进行比对。 结果16株菌经PCR扩增,cT和TCP基因均出现目的条带。菌株经Not I和踬I酶切,PFGE聚 类分析显示,13株菌的同源性>98%。其中2株菌与PulseNetChina数据库中湖南、四川、浙江、上 海、湖北5省(市)同年霍乱疫情菌株同源性达100%。结论安徽省2012年4起霍乱疫情均源自 食用霍乱弧菌感染甲鱼。PulseNet China数据库能有效、快速地对霍乱疫情溯源和预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