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8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73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48 h培养法R显带检测染色体核型;RT-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BCR/ABL融合基因P190型;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骨髓异常情况。结果4例AMKL均表现CD41与CD42的高表达,其中两例伴CD13和CD33的高表达;1例核型异常47,XY,+1[6]/46,XY[14];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P190型均阴性;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4例均见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增生。结论依靠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可以确定AMKL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通过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对IBS-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大鼠实施强行应激法(CAS)刺激获得IBS-D模型;大鼠CAS刺激前1 h灌胃番木液(6 g/kg),其后实施CAS刺激获得药物致泻+CAS刺激模型;大鼠CAS刺激后,取ST25(天枢)、ST36(足三里)和LR3(太冲)针刺,获得CAS+针刺组模型;体外构建siRNA,进行鼠尾静脉注射后进行CAS刺激和针刺治疗得到CAS刺激+针刺+Nrf2 siRNA(Nrf2~(sh))模型;正常组正常饲养。检测各组5-HT、NPY、MDA、GSH/GSSG、SOD和ROS水平以及Nrf2信号通路中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BS模型组、药物致泻模型+CAS刺激组和CAS+针刺+Nrf2~(sh)组的ROS和MDA水平高于CAS+针刺组(P0.01)和正常组(P0.01),GSH水平均低于CAS+针刺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GSSG水平呈相反趋势(P0.01);正常组和CAS+针刺组的SOD水平均与其他组有差异(P0.01),5-HT和NPY的水平以及JNK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均低于其他组(P0.01),Nrf2、Keap-1和HO-1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均与其他组有差异(P0.01)。结论:Nrf2在IBS-D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可上调Nrf2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氧化性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并能在针刺后上调HO-1的表达,为针刺疗法治疗IBS-D的分子机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小宁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2,(5)
本文报道亲脂性氯乙基亚硝脲类4种化合物的气相层析定量法。包括从血浆中用乙醚提取上述化合物。为在无水甲醇中,用碱性催化剂,将原药改变成邻甲基氨基甲酸酯,然后用气相层析分离。用氮敏感检测器或质谱多离子检测器检定。各种方法的最低检出量是每ml血浆100ng。在制备衍生物时,保持本类药物的特性基因,所以亦适用于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测定。试剂:用于转化氯乙基亚硝脲为邻甲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试剂,为0.2M的三甲基苯胺氢氧化物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一例t(7;17;15)伴8p复杂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进行实验诊断和临床观察。方法对该初诊AP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7q-,8p-,15q+,der(17)。FISH分析200个细胞中180个为1黄2红2绿信号,提示三元易位。免疫表型检测显示高表达CD13、CD33和MPO,而HLA-DR、CD14、CD34、cCD3、cCD79 a细胞标志阴性。该患者对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敏感。结论 t(7;17;15)伴8p是APL中一种罕见的复杂异常核型,对ATRA、As2O3治疗敏感,完全缓解期长,预后较好。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是确认其复杂异常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发展电子健康的伦理原则和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健康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保健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而且为更多疑难杂症的治疗带来了福音和希望,代表了医疗保健发展的未来。但是,它的发展也会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电子健康信息储存的安全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和卫生资源的分配问题等等。因此,电子健康的研究与发展应遵循一定的规范。我国发展电子健康应该遵循知情同意、安全性、公正、风险一收益以及逐步发展的伦理原则,并从审查、信息储存与信息安全、医患关系、信息传播与隐私保护、效用评估、监督、培训与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890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633只,食虫目动物157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97%,鼠密度(捕获率)为10.35%;在210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55只,捡获蚤126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适存病蚤;鼠染蚤率为26.19%,总蚤指数为0.60;黄胸鼠蚤指数为0.6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 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治特点、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12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例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X线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12例病人均有外伤史,根据临床表现、应力X线片检查,Ⅰ度损伤71例,Ⅱ度损伤28例,Ⅲ度损伤13例,均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应以外伤史、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踝关节X光片及应力X光片检查是重要参考,应力X光片检查对鉴别Ⅲ度损伤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有重要意义;以早期冷敷、弹力绷带或石膏固定辅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