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与梅毒流行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 1999~2003年对到湖南国际旅行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29577人实施了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感染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检出HIV感染者5例,总检出率0.17‰;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0.95‰。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梅毒与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梅毒的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艾滋病、梅毒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及时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播散。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木糖。进行了 HPLC分离条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分离效果好,分析结果准确,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木糖的检出限量最低为0.5μg/ml,变异系数在1.0~3.0%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今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方法采用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干预室制定的 2 0 0 1年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情况调查表 ,对 5 0 3名过往人群以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 结果 能正确回答 HIV三种传播途径的分别为 :5 4.9%的人知道性传播途径 ,93.6 %的知道输血传播途径 ,80 .5 %的人知道血制品的传播途径 ,83.5 %的知道母婴传播途径 ,对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阻止 HIV的传播 ,仅有5 8.3%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对是否允许 HIV感染者继续工作 ,有 45 .3%的人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以艾滋病为主题的“飘动的红丝带”大型文艺演出的关注程度 ,仅有 16 .1%的人观看过 ,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 ,看过展板 /墙板 /宣传栏的有47.5 % ,看过电视宣传 71.5 % ,听过广播 40 .4% ,看过报纸 6 3.9%。 结论 大部分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关注不够 ,艾滋病的知识仍很匮乏 ,因此 ,加强对大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仍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以吡喹酮治疗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家兔,观察治后一年内ELISA 所测得的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以验证其是否可作为考核疗效的方法。结果表明:凡试验结束时解剖检虫阴性的病兔,ELISA 皆于治后8~12月内阴转,仅有雄虫 1条的病兔,亦于同期内阴转;凡检出雌雄成虫的病兔,ELISA 呈持续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出国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状况和态度.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填写专门设计的艾滋病调查表,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选择问题,问卷回收后,用EPI1 VERS10N6.02软件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6.88%,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18个问题中,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的有10题;67.7%的人不认为艾滋病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4.1%的人对人类最终能控制艾滋病持乐观态度.结论此次调查再提醒我们,对出国人员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应当做到重点突出,深入和持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沙口岸入出境旅行人员体检中检出的18例梅毒进行了流行特征的分析,提出入出境人员这一有代表性的群体与梅毒等性传播疾病(STD)有密切联系,在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9.
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流行状况,以便针对性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1999年~2003年对到湖南国际旅行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29 577人实施了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感染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检出HIV感染者5例,总检出率0.17‰;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0.95‰;感染者年龄均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梅毒与艾滋病主要因性乱感染.梅毒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及时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播散.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