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定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核心岩藻糖的糖基化水平,探讨其糖链结构改变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合ELISA法定量检测了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LCA-Ig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LCA-IgG水平(A值)1.598±0.311,LCA-IgM水平0.226±0.067,LCA-IgA水平0.281±0.071,显著高于对照组1.388±0.285,0.175±0.045和0.208±0.044(t=3.417,4.359,5.972;P<0.01).不同性别、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LCA-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较高水平的LCA-Ig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球蛋白糖链的构象变化影响其正常调节功能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Ig/C3-TCI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捕捉法ELISA,检测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g/C3-TCIC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C3-TCIC含量2.909±0.803,阳性率67.69%;IgM/C3-TCIC含量1.424±0.292,阳性率24.62%;IgA/C3-TCIC含量2.104±0.549,阳性率19.4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g/C3-TCIC是精神分裂症免疫性脑损伤的重要介质,可作为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产生抗脑抗体的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产生抗脑抗体的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冯方波刘平周国萍我们在精神分裂症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应用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ing)分析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抗脑抗体。现将结果报道于下。1.对象:对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确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中存在的特异性IgG抗体。方法 应用SO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技术对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与对照脑脑液同时进行检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中相对分子质量130ku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在蛋白印迹分析中发现此蛋白质可与羊抗人IgG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反应,结论 提示该蛋白质组分可能是一种与IgG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表达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C(OspC) ,以制备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用于莱姆病血清学诊断研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从2 个伯氏疏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基因组DNA 中扩增得到OspC基因,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LKB2 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 以天然蛋白形式高效表达了OspC。扫描分析显示,表达的OspC 相对分子质量均在23 000 左右,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 % ~50 % 。Western blot 试验证明,重组OspC 蛋白可与莱姆病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重组OspC 的成功表达为制备新型莱姆病早期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莱姆病在山区儿童中的流行状况及特点。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514例山区儿童抗莱姆病螺旋体IgG、IgM抗体水平,并进行了传播媒介、带菌率、病理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结果514名儿童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率8.17%,IgM抗体阳性率2.14%,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蜱的带菌率为30%。结论山区儿童中存在莱姆病感染,约50%的感染儿童为无症状隐性感染,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7.
补体第Ⅰ型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trpe 1)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重要的补体受体,在清除机体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iatrng Immunecom pex CIC)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异常,血清中CIC含量明显增高[2],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及相关性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了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4例对照组血清中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407.85±121.5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8.34±84.40)pg/mL水平(P0.05);不同性别、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增加可能是诱发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过度半乳糖基化并造成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B细胞的EB病毒转化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亲和力的抗体产生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EB病毒转化的方法 ,建立精神分裂症B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结果 永生化细胞建株成功率 95 % (19/ 2 0 ) ,转化后的细胞明显母细胞化并呈成堆状分裂现象。细胞培养上清液IgG含量达 5 5 μg/mL。 结论 B细胞EB病毒转化法切实可靠 ,不仅可大量增殖B细胞 ,而且EB病毒转化的精神分裂症永生化细胞株易长期保存 ,对建立患者的永生化B细胞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有了明显增加。然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许多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明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有三个阶段 :病变的起始阶段 ,加速阶段和并发症阶段 (例如心肌梗死 )。感染可能会与一个或全部过程有关 ,如果微生物感染与疾病的起始阶段有关 ,那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果感染在已发生硬化后的加速阶段 ,那就被认为是危险因素。以下就有关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1 微生物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