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9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生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出生缺陷的患儿147例,以医院为基础的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情况等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产妇、怀孕次数多、自然流产次数多、早孕反应严重、孕前和孕期有疾病史均为出生缺陷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孕反应严重(OR=2.197,95%CI:1.634~2.954)、孕前有疾病史(OR=2.089,95%CI:1.037~4.206)、孕期有疾病史(OR=1.562,95%CI:1.021~2.390)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围孕期保健,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重视严重早孕反应的预防和全面治疗,鼓励新婚夫妇进行婚前和孕前体检,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身体状况的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与3岁以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我国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西安地区数据。研究共纳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5项指标因子,构建了SES综合指标作为自变量。结局变量为身长、体重和评估的营养状况结局。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分别建立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与身长体重和营养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3岁以内儿童12 017人,经评估营养不良者281人(2.3%),营养过剩者531人(4.4%)。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与低水平SES儿童相比,中等水平SES儿童身长增加0.32 cm(95%CI:0.16~0.47),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20%(OR =0.80, 95%CI:0.65~0.98);高水平儿童身长增加0.77 cm(95%CI:0.61~0.92),体重增加0.06 kg(95%CI:0.006~0.12),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33%(OR=0.67, 95%CI:0.53~0.83)。结论 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降低营养过剩的风险,有助于儿童的发育与营养健康。应改善家庭育儿环境,加强对低SES家庭的儿保宣教,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农村藏族婴幼儿母亲喂养知识和行为,为指导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抽取的拉萨市城关区3个农业乡共386名藏族0~24月龄婴幼儿母亲的喂养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386名农村藏族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率为88.6%;从出生至4月龄,>80%婴幼儿主要添加的辅食为糌粑糊;至6月龄时,>60%婴幼儿添加的主要辅食为酥油茶,鸡蛋、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添加比例<30%;至12月龄后,>50%的婴幼儿开始添加鸡蛋、肉类、蔬菜和水果,但肉类的添加仅60%左右;有关婴幼儿喂养知识的7个问题中,除哺乳时两侧乳房应经常更换的回答正确率为85.9%外,其他6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50%;在婴幼儿日常照料行为的2个问题中,61.9%的母亲能够经常带孩子晒太阳,77.2%的孩子外表看起来干净.结论 拉萨市农村地区婴幼儿母亲喂养知识普遍欠缺,辅食添加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陕西省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和血红蛋白水平.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陕西省城市及农村20~49岁育龄妇女610名,测定其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叶酸,分析比较城乡育龄妇女叶酸和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结果 城乡妇女平均叶酸水平分别为4.99和4.91 μg/L;12.5%的育龄妇女患叶酸缺乏,叶酸缺乏比例随年龄减小而增加.陕南农村妇女叶酸缺乏比例最低为6%;关中农村为14.4%,陕北农村为16.9%.城乡妇女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22.0和123.1g/L,贫血患病率为36.4%,铁缺乏性贫血患病率为15.7%;陕北农村妇女贫血患病率为19.5%,陕南农村为38.0%,关中农村为44.8%.结论 叶酸和铁缺乏在育龄妇女中普遍流行,陕北和关中是叶酸缺乏的高发地区,关中和陕南是贫血的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7.
8.
探讨孕妇血浆次黄嘌吟对胎儿、新生儿缺氧状况的预测可能及价值,应用方法是采用改良酶学法检测40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及所生新生儿血浆次黄嘌呤浓度,以同期40例产前无胎儿宫内缺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对照,同时进行当前常用缺氧指标的评定及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缺氧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浆H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孕妇血浆Hx与新生儿脐血浆Hx呈明显正相关(r=0.626,P<0.01).以对照组-x±t 0.10 s为参照,孕母及其新生儿血浆Hx与常用围产期缺氧8项指标比较诊断指数分别为0.7、0.775明显高于其它指标.因此,孕妇血浆Hx可做为围产期缺氧早期监测、防治有很大临床价值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母亲安全分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1999~2002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项目县妇女分娩前后所接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及各年统计数据的比较,来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提出促进母亲安全分娩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并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产前检查率占97.1%,检查地点仍以乡卫生院53.7%为主。住院分娩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1999年的28.6%上升到2002年的76.1%。分娩地点由以家里为主,转变到以乡卫生院及县及以上医院,乡卫生院医生将承担主要的接生工作。住院分娩费用也在逐年提高。结论 住院分娩的宣传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为保证产妇安全分娩,还需加强乡卫生院工作及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住院分娩收费标准,使她们能主动去医院分娩。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戒毒人员的吸毒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吸毒人群中适时开展HIV/AIDS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方法:对西安市两所戒毒所256名戒毒人员的吸毒和性行为特征进行了横断面 调查。结果:戒毒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无业及个体经商居多,未婚或离婚、分居的比例较大,化程度低。海洛因已是主要毒品,吸食方式以单纯口吸为主,静脉吸毒似有增加趋势。多性伴、非婚或婚外性行为、避孕套正确使用率低、注射器的广泛重复使用等多种有利于HIV/AIDS传播的高危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结论:在当地吸毒人群,特别是静脉吸毒人群中开展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