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许昌市2007—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免疫接种、诊断与治疗、临床分型与愈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许昌市累计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9/10万。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0.00/10万~0.21/10万之间,并于2009和2010年、2016年出现两个发病率高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97.50%),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95.00%),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65.00%)。时间分布在7—10月,8月为发病最高峰(55.00%),有严格的季节性。调查发现,许昌市历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均未达到100.00%,且有2.50%病例完成乙脑疫苗全程接种后发病,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情况。本地诊断率低(仅5.00%),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较长,M(P25-P75)为5.5(4~9) d。临床愈后不佳,病死率为2.50%,后遗症发生率为35.00%。结论 近年来,许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维持在较低报告发病率水平。但仍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重症和极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临床后果严重、本地医疗机构诊断率低和病人发病与诊断时间间隔较长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防蚊灭蚊、环境治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及时诊断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许昌市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风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风疹1 38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65/10万,2006和2010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各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236.37,P0.01);春末夏初为疾病高发季节;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1);68.28%的病例集中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6.75%。结论许昌市风疹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强化预防接种工作,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规律,为今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许昌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许昌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8382例,年均发病率为144.14/10万。病例中,重症病例1718例(2009年265例、2010年742例、2011年711例),占9.35%,重症年均发病率为13.45/10万,死亡5例(2009年3例、2010年2例),重症病死率为0.29%。1718例重症病例中,男性占64.49%,女性占35.51%;散居儿童占90.92%,幼托儿童占8.44%,学生占0.64%;〈1岁的占8.56%,1岁占45.58%,2岁占29.05%,3岁占11.12%,4~10岁占5.70%;4~7月发病的占84.87%。2009~2011年累计检测重症病例咽、肛拭子或粪便标本171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61.70%,2009~2011年阳性率分别为75.85%、62.80%、55.27%。1060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EV71核酸阳性的占67.36%,CoxAl6病毒核酸阳性的占6.32%,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占26.32%。[结论]2009~2011年许昌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率较高,多为EV71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是一种新发现的以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为主的急性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国际、国内对其传染源、传播特征、人群易感性及发病机理等不十分明了,为此作者对许昌市襄城县2 0 0 3年4月12~2 1日发生的同一传染源引发的SARS病例暴发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来源于SARS疫情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与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与实验室检测。诊断标准与出院标准依据卫发电[2 0 0 3 ] 4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许昌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2010年许昌市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8个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报告,2010年发病率较2009年上升2.94%,病死率降低了35.37%,呈现局部高发态势;近两年手足口病4月份达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和死亡均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P〈0.05);2009年重症病例265人,2010年重症病例742人,重症病例在各县(市、区)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431.24,P〈0.01)。结论许昌市手足口病呈上升态势,4月份为发病高峰,局部高发;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肠道病毒;应以4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为重点防治对象,警惕地区性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8.
许昌市2005—2008年羁押人员艾滋病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许昌市羁押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对该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羁押人员进行访谈式调查,采血检测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198例羁押人员,共检出确认阳性51例,检出率为0.27%。51例感染者均为男性;感染途径:有性乱史14例,单采血浆史19例,输血史4例,静脉吸毒史8例,原因不明6例;平均年龄为38.3岁。结论该市羁押人群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开展对羁押人员的艾滋病监测是发现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羁押人员开展广泛持久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其"知—信—行"的改变,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年许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420例,发病率为196.54/10万,为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其中重症病例444例,死亡6例;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其中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死亡病例均为2岁以下散居儿童;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普通病例EV71型占38.25%,CoxA16型占16.73%、其它肠道病毒占45.02%;重症病例EV71型占79.72%,CoxA16型占3.56%,其它肠道病毒占16.73%;聚集性疫情多集中在村庄散居儿童,高发季节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尤其是幼托机构存在暴发的可能。结论 2014年许昌市手足口病处于高度流行态势,普通病例以其它肠道病毒感染为主,而重症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应进一步加强防控力度,采取加强监测、健康教育、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被列入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以来,全国疫情呈高发态势。本研究分析2010年许昌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例诊断按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10年版)》要求,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人口资料来自许昌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