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1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3~4月份收治和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流行病学特点:时间分布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两个发病高峰,地理分布:发病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人群分布: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2)输人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2批传染源;(3)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4)控制隔离传染源、加强病区通风换气和定时消毒、关闭空调新风系统、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各项措施采取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通过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探讨男性老年人吸烟及戒烟与烟草有关疾病死亡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987年西安市22个军队干休所的全部男性离体干部,共计1268人,基线调查时,388人为不吸烟者,419人为吸烟者,461人为戒烟者。终点指标为全死因和与烟草有关疾病死亡。结果:截止1999年,共观察14163人年,平均随访11年。共死亡299人,943人存活,26人失访。在调整了年龄,血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饮酒,体育锻炼和既往病史等因素后,多元Cox生存分析模型显示:既往吸烟与该人群相关死亡的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总死亡1.34(1.02-1.76)、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3(0.95-10.91),肺癌、2.31(0.95-5.61)、冠心病1.60(0.81-3.19)。其死亡危险性随既吸烟量的增多和吸烟年限的延长而升高,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与继续吸烟者相比,戒烟总死亡和冠心病死亡和危险性分别下降56%和93%,但COPD的死亡危险却升高了174%。结论:(1)吸烟是中国男性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而戒烟降低总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2)戒烟者COPD死亡危险高于继续吸烟者的原因可能与“无病吸烟者作用”和“因病戒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我院SARS防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的SARS防治工作,探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医院实施的具体办法。方法 自2003年3月2日~6月24日我院累计收治110名SARS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生SARS医院感染30例;应对疫情的主要做法是:及时正确处置首次疫情,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预防监控体系和机制,按传染病的3个环节科学防治,发挥专家和技术优势,确保医疗保健工作正常运转。结果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自2003年4月19日以来,全院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感染,无SARS医院感染发生;当北京SARS疫情高峰到来时,我院已做好应急机制构建、人员防护措施到位,做到防疫医疗两手抓。结论 综合性医院应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应突出疾病控制职能;赋予“三基三严”训练以新的要求和内涵;切实做好应急救治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万寿路居民区老年人口中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的现患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该地区老年居民中进行整群随机抽取2124人(男943人,女1181人),最大年龄95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8.54岁±5.43岁。以踝肱动脉压比值(AAI)<0.9为此项研究PAOD的诊断标准,确定该地区老年人口PAOD的现患率。在横断面研究中,对与PAOD患病有关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上述地区老年人口中,PAOD的现患率为15.91%,男11.77%,女19.22%;标准化后16.42%,男12.66%,女18.0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1.06,1.04~1.09)、性别(1.93,1.49~2.48)、合并高血压病(1.48,1.16~1.87)、糖尿病病程(1.04,1.06~1.07)为研究中与PAOD患病有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万寿路地区老年人口中PAOD现患率与发达国家老年人口中PAOD现患率近似,且随着年龄的增高PAOD现患率增大,老年女性PAOD现患率高于老年男性。高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时间延长与老年PAOD的患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吸烟、饮酒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吸烟、饮酒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及其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象为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分层随机抽样样本。共调查2096人,分析吸烟、饮酒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吸烟的OR值为1.17(95%CI:1.01~1.35)。饮酒在男性脑卒中及脑梗塞的OR值(95%CI)分别是0.69(0.51~0.94)、0.71(0.52~0.98);调整其他主要因素后,吸烟致脑卒中、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OR值(9596CI)分别为1.19(1.02~1.39)、1.53(1.03~2.27);饮酒似为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值(95%CI)为0.78(0.61~0.99)。另外与脑卒中有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家族史。结论 吸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适量饮酒对其似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 方法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国际预案模板,比较分析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结果预防体系应主要由中枢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组成;综合性医院应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等级标准;及长期连续的常规性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进而形成相应的应急响应体系. 结论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规范流程及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有效配合机制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军队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初步分析早年电磁暴露与A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解放军总医院近年来确诊的62例军队AD患者为病例组,在同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离退休老干部中按照年龄段分层抽样(按1:2比例)选取124例对照。调查方式为电话访谈。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社会活动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早年电磁暴露、体育锻炼情况、负性生活事件、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既往癌症病史、痴呆家族史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负性生活事件、痴呆家族史、社会活动量的OR值(95%CI)分别为3.27(1.53~6.97)、5.78(1.39~24.10)和0.81(0.72~0.92),早年电磁暴露的OR值(95%CI)为2.49(0.96~6.45),而既往癌症病史和吸烟似与AD呈负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痴呆家族史、社会活动减少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年电磁暴露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吸烟和既往癌症病史与AD呈负相关的原因可能与该老年人群的“生存偏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34例冠心病患者以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分成中青年组、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三个年龄层比较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异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其优势比(OR)分别为3.45、2.58、2.14、2.07和2.08,早发冠心病组每日吸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是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每日吸烟量、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部分军队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北京地区21个部队干休所60岁以上8202名老年人中随机分层抽样820人,填写调查表,进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并对13项与CAS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S的现患率为44.0%,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分别为30.4%、51.8%、65.2% (P<0.05),CAS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结论北京地区部队老年人CAS的现患率随年龄增高,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C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