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2.
3.
中国非高碘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中国非高碘地区(水碘含量<150μg/L)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不足的潜在风险。方法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食盐消费量数据和饮用水推荐摄入量,以及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盐碘和水碘监测数据,估计我国非高碘地区13个性别-年龄组人群在食用加碘食盐和不加碘食盐情形下的膳食碘摄入量,并与我国的膳食碘摄入量推荐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在非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情况下,虽然人群的平均碘摄入量均高于推荐摄入量(RNI),但碘摄入量超过最高耐受摄入量(UL)的比例平均为5.8%,而低于RNI的比例平均为13.4%,并且18岁以上成人(含孕妇和乳母)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为9.4%,且食盐对膳食碘的贡献率远高于饮用水和各类食物;在非高碘地区食用不加碘盐的情况下,虽然多数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碘摄入量高于RNI,但摄入量低于RNI的平均比例高达97.6%,其中18岁以上成人(含孕妇和乳母)低于EAR的比例为97.4%,且各类食物合并的平均碘贡献率高于饮用水。结论中国非高碘地区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这在食用不加碘食盐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加碘食盐应当是非高碘地区居民膳食碘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现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类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共抽取北京市6区县4561人,问卷调查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情况。结果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11.9%(标化率为10.1%),男性为9.0%(标化率为7.7%),女性为14.5%(标化率为12.4%)。使用率最高是维生素-矿物质复合补充剂。不同年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不同的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不同。结论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开展的最大规模的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改善项目,本文着重对项目初期、终期二次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五年营养改善工作的开展,使得项目县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国平均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了23.1%,低体重发生率下降了28.6%,贫血患病率下降了48%,这些改善效果的取得与几年来实施的以营养教育为主线,多种措施并举的改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儿童的不良喂养习惯,提高儿童的膳食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较贫困农村地区 146 49名 4~ 2 4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婴幼儿平均从出生后 6个月开始添加食物 ,约 1 3的婴幼儿在 4~ 6个月开始添加 ,有 16 4%的婴幼儿在 4个月以前就添加了谷类食物 ;大多数婴幼儿 (74 4% )从 7个月开始每天进食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摄入频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增加 ,但 1岁以后也只有 5 0 %的的婴幼儿能够每天食用蔬菜水果。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频率较低 ,1岁以上婴幼儿能够每天食用的占 38% ,有 15 8%的婴幼儿从未添加过肉蛋类及豆制品类食物。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婴幼儿是以母乳喂养的 ,但断奶以后只有 2 0 %的婴幼儿能够每天饮奶 ;婴幼儿的食物摄入情况受家庭食物状况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 ,影响程度增加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状况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长期不合理的喂养模式 ,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应通过营养教育 ,提高婴幼儿看护人的营养知识 ,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在样本人群中进行营养干预和宣传教育,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应用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进行膳食质量快速评价,应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进行结果反馈、营养宣传教育和干预指导,分别应用自填问卷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对平衡膳食指导手册进行研究对象和调查员评估。结果对414名研究对象所提的18条建议中,第1位的为“增加谷类食物品种”,建议率为95.9%;参加研究对象评估的380人中,96.6%表示可以接受这种膳食指导形式,82.4%表示在今后生活中能按照平衡膳食指导手册来调整膳食;调查员评估认为,使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既能够让研究对象了解自身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对研究对象的食物摄入中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结论平衡膳食指导手册是进行营养干预和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空间插值法对缺失膳食钠摄入量数据的地区进行摄入量估算。方法膳食钠消费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了150个区县20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消费数据。运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法,进行面对面访谈共收集了48826名成年人膳食钠摄入量数据,计算膳食钠消费量平均数据。比较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和回归克里金插值法等空间分析技术对膳食钠摄入量估算的精度,并选用插值精度最高的空间分析方法,绘制全国各区县的人均每日膳食钠摄入量预测趋势面,对各省膳食钠摄入量进行估算。结果2010—2012年中国居民的膳食钠平均摄入量为5.18g,其中男性平均摄入量为5.33g,女性平均摄入量为5.03g。比较多种空间分析技术估算膳食钠摄入量的精度发现,回归克里金插值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其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和0.44。利用回归克里金插值法对全国各地区膳食钠摄入量进行估算,经人口加权计算得到全国膳食钠摄入量估算值为5.17g/d,全国男性膳食钠摄入量估算值为5.33g/d,女性膳食钠摄入量估算值为5.01g/d,各年龄组膳食钠的测量值与估算值的差值率均不超过10%。钠摄入量较高的地区为山东省(5.98g/d)、天津市(5.83g/d)和河北省(5.82g/d),摄入量最低的为贵州省(4.27g/d)结论空间插值法可用于对膳食钠消费数据缺失地区的摄入量估算,其中回归克里金插值法估算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年人粗杂粮摄入水平对膳食营养素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水平及其对膳食营养素的贡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查居民所有食物摄入情况,家庭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50个县(区)18岁以上居民55529人。结果我国18~44岁成年人膳食中粗杂粮占到粮谷类摄入量的3.3%,45岁和60岁以上人群分别为4.3%和5.6%;高粗杂粮摄入水平,可增加粗杂粮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_1、镁、锌的贡献率,与低粗杂粮消费人群比,高粗杂粮消费人群对膳食纤维的贡献率增加了6~7倍,碳水化合物增加了5倍,维生素B_1增加了5倍,维生素B_2增加了2倍,尼克酸增加了3倍,镁增加了3~4倍,钾增加了1倍;在粗杂粮消费人群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随粗杂粮消费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趋势相反。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增加粗杂粮摄入,可提高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调整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膳食综合评价方法是在传统的单一食物及营养素评价的基础上 ,依据不同国家人群的膳食特点及营养指导原则而建立的 ,不仅为营养工作者提供了综合评价膳食质量方法 ,而且 ,更重要的是为政府部门制定食物生产计划提供了简化明了的概念和易于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