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沈阳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随着工业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死亡数不断上升。本文应用数学模式,对2002年沈阳市总人口数、年龄别、人口数和各种恶性肿瘤死亡数进行了预测。本文以沈阳市区1987年的人口资料和死因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假设沈阳市今后的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上保持此水平不变;死亡率保持在1987年水平;同时假定人口无迁移变动,基本上保持稳定。 2002年恶性肿瘤死亡数预测结果为:男性全癌死亡数为5 822人,鼻咽癌30人、食管癌507人、胃癌1 140人、结直肠癌227人、肝癌871人、乳腺癌2人、白血病309人、肺癌1 805人、其它920人。女性全癌死亡数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板数据模型在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与气温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郑州、广州、乌鲁木齐共7个城市,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统计年鉴获得各城市2010年1~12月的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与气温数据。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将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进行对数转换后,3种模型结果均显示,气温对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截距项差别较大。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显示,7个城市的截距项均为0.223;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参照城市的截距项为0.328,其余城市的截距项与参照城市差别较大,从-1.014至0.831;随机效应模型显示,7个城市的截距项均值为0.359。模型评价结果提示,随机效应模型最为合适,但固定效应模型也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论对于多个地区连续监测的传染病数据,当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用面板数据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5.
锌原卟啉测定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旨在探讨血锌原卟啉 (ZPP)与血红蛋白 (Hb)及血清铁蛋白 (SF)的关系 ,以便揭示出ZPP在诊断铁缺乏中的价值。方法 :对 617例小学生测定了Hb、ZPP和SF ,筛选 42 9例正常儿童 ,74例铁缺乏患儿及 5 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 ,检测ZPP、Hb、SF ,对后两项数值与ZPP相关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儿童与铁缺乏儿童ZPP均数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不同缺铁阶段随着缺铁程度加重 ,ZPP与Hb及SF之间呈高度负相关 (P <0 .0 1)。结论 :ZPP升高可作为诊断铁缺乏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7.
中断时间序列(ITS)是对具有时间序列特点的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评价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的类实验设计方法。相对于单组ITS,两组ITS可以更好地控制干预前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本文阐述两组ITS的设计原理和统计方法,以两市疾病发病率为例,采用Prais-Winsten法和Newey-West法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在干预实施的时间窗口中存在多个政策转变时,两组ITS可以更好地平衡序列干预前已存在的趋势,科学地估计干预措施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项目效果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疾病的疾病负担和1990-2010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的结果,分性别和年龄组报告我国1990年和2010年新生儿疾病的患病数、死亡数、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及它们的率,并计算各项指标20年间的增量和增幅。 结果 我国新生儿疾病 1岁组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0年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下降了42.18%、15.55%、75.76%、64.60%、75.70%、64.50%、75.76%、64.60 %、48.21%和24.37%。2010年男性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0年早产并发症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0~6天组仍是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较重的年龄组。新生儿脑病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性疾病0~6天组引起的患病率、YLD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4.04%和14.33%。 结论 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的疾病负担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新生儿疾病造成的影响,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2004-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和城乡年龄别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 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中选取2004-2012年肝癌地区别(东中西部)、城乡别(农村和城市)和 30岁年龄别(12个年龄组)的死亡率数据,共72种组合,用SAS 9.2软件拟合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模型。 结果 根据轨迹模型评价指标,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可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和第2亚组为线性下降趋势,第3亚组为三次项曲线,呈降-升-降的趋势。城市中,东中西部30~、55~和75岁各年龄组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相同,为第1亚组,具有线性下降趋势。农村中,东中西部30~岁轨迹相同,东中西部50~64岁、东部65~69岁和西部65~74岁年龄组的轨迹相同,属于第2亚组,也有线性下降趋势;东中西部75岁及以上,东部和中部的70~74岁年龄组轨迹相同,属于第3亚组,呈降-升-降的趋势。在50~岁年龄组, 农村和城市的肝癌死亡率被划分为不同的发展轨迹,农村在第2亚组,城市属于第1亚组,农村居民肝癌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在农村中部65~岁、东中部70~岁年龄组同样出现了这种趋势,农村肝癌死亡年龄比城市更早进入下一个更高死亡率亚组的发展轨迹。 结论 识别我国不同地区和城乡年龄别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肝癌防治策略,降低我国肝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面到面泊松克里格降尺度方法,对山东省2010年区(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降尺度插值,探究手足口病在乡镇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模式,为卫生部门更精准的制定防控措施和分配医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山东省108个区(县)的手足口病发病数,采用面到面泊松克里格方法进行降尺度插值,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插值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将区(县)发病率降尺度插值到乡镇发病率,得到乡镇发病率空间分布。结果 降尺度插值时,拟合的点尺度半方差方程的自相关距离(变程)为20.38 km,变程范围内发病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区(县)手足口病发病率估计值和实际值散点图拟合函数为y=1.053 1x,R2=0.99,不同尺度之间发病率保持一致。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率在20.38 km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在某一地区暴发手足口病时,有关部门可重点针对暴发区20.38 km范围内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控,着重分配治疗药物等医疗资源。面到面泊松克里格降尺度方法能够被有效地应用于手足口病的空间制图中,为公共健康发病率高分辨率制图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