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鼠疫菌毒力因子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自不同生态型和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4种毒力因子的性状特征。方法 常璺方法检查鼠疫菌毒力因子性状并比较在不同疫源地之间、不同生态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1326株鼠疫菌中仅1株缺失FI、6株缺失PstI,Pgm和WW阳性分别为92.99%、76.47%。结论 自我国不同疫源地、平淡同生态型和不同年代分离的野生型鼠疫菌绝大多数能产生FI和PstI,且不同生态型和不同疫源地分离的菌株这两种毒力因子无明显差别,性状稳定,VW^-和Pgm^-菌株与生态型及疫源地有一定的关系。经长期人工培养传代后。4种毒力因子相比,VW因子较易丧失,该毒力因子具有更不稳定特点。 相似文献
3.
1.豚鼠和家兔免疫血清对28℃生长的鼠疫杆菌株EV、559均有杀伤活性。该活性见于细菌和血清37℃作用一段时间后。
2.鼠疫杆菌的不同株(EV、559)对免疫血清杀伤敏感性及杀伤动态表现不同。前者的杀伤在接触早期就开始。后者在进入对数生长期后才开始。
4.免疫血清杀菌能力初步认为与保护力相关
。5.免疫豚鼠间接血凝(PHA)试验阴性并不能绝对认为是缺乏抗鼠疫免疫力。 相似文献
2.鼠疫杆菌的不同株(EV、559)对免疫血清杀伤敏感性及杀伤动态表现不同。前者的杀伤在接触早期就开始。后者在进入对数生长期后才开始。
4.免疫血清杀菌能力初步认为与保护力相关
。5.免疫豚鼠间接血凝(PHA)试验阴性并不能绝对认为是缺乏抗鼠疫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果洛州辖玛沁、玛多、达日、甘德、班玛、久治6个县,是青海省重要牧业基地之一.现已查明鼠疫自然疫源地仅涉及玛沁、玛多两县.为进一步了解青海省鼠疫疫源地的分布范围、空间结构及动物鼠疫活动规律,于2007年4-9月对果洛州久治县进行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 选择果洛州久治县所辖的5个乡(哇赛、哇尔依、索乎日麻、白玉、门堂乡)1个镇(智青松多镇)进行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肠炎宁丸,建立其质控方法并验证临床疗效。方法将当归、大黄等药材制备成肠炎宁丸,并对35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0.8%,两者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宁丸制备工艺合理,性质稳定,质控方法可行,疗效可靠,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胆芩降压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处方中的龙胆、大黄、黄芩、黄柏、栀子;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胆芩降压颗粒剂中大黄素含量.结果:在薄层图谱中检出龙胆、大黄、黄芩、黄柏、栀子的特征斑点;方法学考察显示,大黄素点样量在0.248~1.24μg范围内显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素平均回收率98.71%(n=5),RSD为2.37%.结论:本方法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称多县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多玛乡与青海省称多县珍秦乡接壤,无天然屏障,生境相似。1997、2000年在四川省石渠县俄多玛乡自青海田鼠体中共分离出鼠疫菌66株。为确定青海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性及疫源地的空间结构、动物鼠疫流行特征,赴称多县珍秦地区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首次自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体内检出鼠疫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调查过程中 ,于 7月 2 0日首次从一只直缘双蚤指名亚种 Amphipsylla tuta tuta(Wagner,192 8)体分离出鼠疫菌 Yersinia pestis。该蚤种采自青海省称多县珍秦乡一自毙青海田鼠 Microtus fuscus窝巢。截至目前全世界已发现感染 (包括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 )鼠疫菌的蚤类有 2 0 0余种 (亚种 ) ,我国已发现自然感染蚤近 5 0种 (亚种 ) ;直缘双蚤指名亚种隶属于蚤目 Siphonaptera细蚤科 L ep-topsyllidae双蚤亚科 Amphipsyllinae双蚤属 Amphipsylla。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 ,现仅知其分布青海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