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发现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后,五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该菌及其引起感染的资料。然而,该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梗概始见端倪。迄今为止,人们多半集中于嗜肺军团菌的研究。而对已识别的其它军团菌种如:L.micdadei、L.bozemanii、L.dumof-fii、L.gormanii和L.Longbeachae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多例军团病,大多为嗜肺军团菌感染。1991年2月我们从1例发烧、咳嗽、咯少量白痰的病人急性期血培养中,检出1株米克戴德军团菌(Legionella micdaei,Lm)。该菌与L_(p1)凝集度为1∶20,与L_m凝集度为1∶640,与L_(p2-14)及L_g、L_b、L_d的凝集度皆为阴性。IFA抗体染色(1∶200)L_(p1)( ),Lp_3(-),L_m( )。与标准L_m阳性血清呈交叉吸收。将BCYE琼脂上2天培养物腹腔接 相似文献
3.
4.
军团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军团病是近20多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它并非军队中固有的疾病。1976年7~8月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58届退伍军人年会上发生的一起传染病暴发。由于当时病因不明。故以会议的名称将其命名为退伍军人病或军团病。次年从死者肺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一种细菌,被命名为军团病杆菌(Legionnaires Disease Bacterium)。事实上,这类细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等外环境中。除在天然水源。如河水、湖水、井水等中存在外,这类细菌还可以在冷、热水管道系统以及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塔水中寄生,人们把这类微生物归纳为军团菌属,其中嗜肺军团菌种常常以气溶胶方式感染人群。20由多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报告有本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的发生。在亚洲,日本于1980年首次报道了军团病病例。 相似文献
5.
6.
1982年3月,作者胡修元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引进了嗜肺军团菌血清1~6型参考菌株及相应的抗血清和培养基的主要试剂等,经南京市站和南京军区总医院协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军团菌病的研究工作,并于1983年3月在南京召开了军团菌病实验诊断方法鉴定会,对研制出的用国产原材料制备的嗜肺军团菌猪肺消化汤培养基(简称Leg-PLP)、建立了荧光抗体检查法、间接血凝技术,菌株毒方测定等方法,已在国内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某新兵训练大队一次军团菌病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2年以来 ,我国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军团菌 ,并发现国内许多地区有散发及爆发流行[1] 。现将我院 1999年 4月份在某新兵大队中发现军团菌病 2 1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是我总队新兵战士 ,男性 ,年龄17~ 2 0岁 ,均在超负荷训练后群体发病 ,发病时间从 1d到 1周。2 .实验室检查 :采用试管凝剂法测定抗体滴度 ,1∶16 0为可疑阳性 ;1∶32 0为阳性。共检测了 34份血清标本 ,其中血清阳性 (1∶32 0 ) 13份 ,其中 5例两个血清型均为阳性 ,分别为Lp6、Lp82例 ;Lp8、Lp10 2例 ;Lp3、Lp6 1例。单一血清型阳性者… 相似文献
8.
根据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的种特异性DNA片段序列,合成一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结果表明,一条870bp的核苷酸区带为嗜肺军团菌1~14血清型菌株所共有。PCR检测水中军团菌,其敏感性为350cfu/ml,而用同位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其敏感性为43cfu/ml。PCR检测人工感染嗜肺军团菌的豚鼠组织标本,阳性率为83.3%,而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仅为26.6%。在现场调查中,用PCR法初步验证了一起由Lp10引起的军团菌病爆发。上述结果表明,PCR法能快速、敏感、特异性检测嗜肺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嗜肺军团菌所致肺炎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肺炎中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卢竞,载仲东,郭章溉,左培军,万超群我们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间,对40例诊断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肺炎的住院病儿的鼻咽分泌物,以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进行了小儿嗜肺军团菌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