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脑线性测量方法对早期Alzheimer's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轻度痴呆的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纵裂宽度,大脑横径,侧脑室额角宽度,双额指数,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海马高度,脉络膜裂宽度和颞角宽度等指标测量。结果:显示颞角增宽是鉴别AD与正常老年人最敏感的指标,结合应用脉络膜裂宽度,中颞叶最小厚度,钩回间距和大脑横径等指标诊断AD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5.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7%。结论:MRI线性测量海马和颞叶萎缩是早期诊断AD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抽样检测北京市6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中宣武区市民289例,大兴县郊区农民194例,怀柔县贫困山区农民140例。发现城市市民及郊区农民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山区农民(P<0.01及0.05)。城市市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高脂血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及山区农民(P<0.001及0.05)。女性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老化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减小(P<0.001)。超重及肥胖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及消瘦者明显增加(P均<0.001),冠心病及钙化性瓣膜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膳食多样化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病人的影响,为指导老年人防治HHcy提供膳食干预依据。方法以"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2009年的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并检测总同型半胱氨酸(t Hcy)。根据食物对t Hcy代谢的不同影响,将日常膳食分为富含维生素(Vit)B12/叶酸/甜菜碱饮食、Vit饮食B6、抗氧化剂饮食三类,分别计算三类膳食的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将t Hcy15μmol/L定义为HHcy,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类膳食DDS分值与患HHcy的关系。结果 1458人中有902人血清t Hcy升高,HHcy的患病率为61.9%。HHcy的患病风险与富含Vit B12/叶酸/甜菜碱类膳食DDS分值呈剂量-反应关系,与≤1分组相比,2分组、3分组、4分组老年人HHcy患病风险分别降低了44%(OR=0.56,95%CI:0.37~0.86,P=0.008)、51%(OR=0.49,95%CI:0.33~0.74,P=0.001)和67%(OR=0.33,95%CI:0.22~0.50,P0.001),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依然保持这一趋势。同时发现增加富含Vit B6膳食的摄入,是HHcy的保护因素,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2分组、3分组老年人患病风险比0分组分别降低了37%和53%(OR=0.63,95%CI:0.44~0.89,P=0.009;OR=0.47,95%CI:0.30~0.73,P=0.001)。未发现多样化摄入富含抗氧化剂食物与患HHcy相关。结论老年人多样化摄入富含Vit B12/叶酸/甜菜碱膳食及Vit B6膳食均可明显降低HHcy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抑郁及影响因素。方法抽样调查了北京城乡社区1064例老年 EH 患者,并进行抑郁量表的测试等。结果居住在农村(21.6%比城市7.3%)、文盲(19.9%比非文盲11.2%)、无配偶(19.7比有配偶12.4%)、经济收入低(21.9%比收入高9.8%)、有生活事件(23.2%比无生活事件8.6%)、睡眠质量差(31.0%比睡眠好8.7%)和生活活动能力差(26.7%比生活活动能力好9.0%)的老年 EH患者抑郁症患病率高(P 均<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P=0.023)、重要不幸生活事件(P=0.001)、睡眠质量(P=0.0001)和生活活动能力(农村21.6%比城市7.3%)(P=0.001)对老年 EH 患者抑郁具有独立影响作用。结论积极进行降压治疗,控制影响因素,并积极进行心理调节,是减少老年 EH 患者抑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乡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调查北京城乡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及不同类型痴呆的患病率,分析老年期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筛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逐户访问方式,抽样调查了城乡60岁及以上老人2788例,完成调查问卷及筛查量表(MMSE)测验。第2阶段临床诊断,由神经科专科医师对MMSE低于界值分数的老人和部分MMSE正常的老人进行病史收集,临床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验。根据DSM-Ⅲ-R,NINCDS-ADRDA诊断标准作出痴呆的临床诊断。结果 2788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患痴呆者208人,占7.5%,标化患病率为5.1%。痴呆分类AD占67.3%。VD占20.7%,混合型为10.1%,其他痴呆占1.9%,痴呆患病率在女性,农村地区及低文化水平的老年人群中增加,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结论 高龄,低教育水平,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是痴呆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不同体质对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重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23例老年人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及消瘦4组,检测血压、空腹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肥胖及超重组较正常体重及消瘦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高(均为P<0.05),主动脉径(AoD)、左房径(LA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EDD及ESD)及心肌质量(LVM)增加(均为P<0.05)。SBP、DBP均与体重、BMI、TC、LVM及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与EPFV)之比值(A/E)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或0.001),DB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LVM、APFV及LAD均与BMI呈正相关(均为P<0.01),EPFV与BMI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EF)、年龄、BS与SBP呈正相关(P<0.05、0.001及0.01),与DBP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体重是影响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重要因素;EF、年龄、BS是分别影响SBP及DBP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地区差异与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和地区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人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2006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山区老人Hp的感染率为91.1%。城区为82.6%,郊区为77.2%,山区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P〈0.001)。结论北京城区、郊区和山区老年人群中的Hp感染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地理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交往和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HOQOL-BRE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工具对251名老年人进行评价。结果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回归方程分别能够解释34.8%、26.00%、18.10%和23.10%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高的老年人在各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在生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高于不锻炼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越活跃,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也越高。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随着平均月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结论增加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交往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老年人认知功能对生存率影响的八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社区居住的老年人进行队列追踪,观察不同认知功能水平的老年人的预后和生存概率。方法 对1992年抽取的55岁以上老年前期和老年人204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992年认知功能正常组8年累积死亡率31.6%,显著低于认知功能异常组(60.4%)。正常组中正常高分者的累积死亡率27.7%,明显低于正常低限者(53.3%)。分年龄计算的3组生存曲线明显不同。控制了年龄、性别、城乡、一般健康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也证实,认知功能水平低者死亡的危险高于功能水平高者0.85至1.7倍。结论 认知功能是独立于年龄、性别、健康等状况外的影响老年人存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认知功能水平低的老年人的监护可能对降低老年人死亡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