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与疑似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传染病,按照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总人群中有34%的人感染过HBV,其中HBsAg携带者约为9 300万,每年有大约26万人由于感染HBV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死亡?。HBV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有效治愈乙肝的药物,因此接种疫苗成为控制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抗体免疫应答。方法 按照多中心研究方法, 以北京、山东、江苏、广西4省(区市)为研究现场, 选取按照0-1-6程序、使用5ng重组HepB(酿酒酵母)(HepB-SC)或10ng重组HepB(汉逊酵母)(HepB-HP)完成HepB初免的7~12月龄婴儿;以其中全部早产儿作为早产儿组, 按照I:1随机选择其中Hq>B种类、月龄、性别和居住地相同的足月儿作为足月儿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HepB免疫史根据接种卡确定;同时采集静脉血2ml, 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V表面抗体(抗-HBs);比较两组婴儿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水平。结果 4省(区市)共调査648对婴儿。早产儿组初免无应答率、低应答率、正常应答率和髙应答率分别为1.39%, 8.64%、45.83%和44.14%, 足月儿组分别为1.08%、9.26%、44.91%和44.75%, 两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0.05);两组初免后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T)分别为755.14和799.47mlU/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排除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次、产程损伤和父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状态后, 是否早产与HepB抗体应答率无关(P>0.05)。结论 早产儿和足月儿HepB免后抗体应答无明显差异.可以按照相同的HepB免疫策略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02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OH)/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GAVI)合作项目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的效果。方法在全国68个项目县(区、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2~2005年出生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基本情况、HepB接种史等信息,同时采集血清标本2~4ml,现场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n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结果MOH/GAVI合作项目地区2002~2005年出生的儿童,HepB3剂全程免疫接种率为80.02%,HepB首剂及时接种率为60.06%;出生越晚,接种率越高,农村接种率低于城市;在家出生儿童接种率低于在医院出生儿童。项目地区2002~2005年出生儿童HBsAg携带率〈2%。结论MOH/GAVI合作项目实施后,加快了HepB纳入免疫规划进程,HepB接种率显著提高,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北京和甘肃小学生中实施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所学校,通过现场考察学校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情况,对小学生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对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调查,了解他们对病毒性肝炎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项目实施后,小学生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从46.95%上升到98.9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由32.26%提高到96.42%;甲肝预防知识知晓率从67.03%提高到98.21%;乙肝预防知识知晓率从67.38%提高到99.64%。项目实施前甲肝和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29.75%,项目实施后接种率上升到77.06%。项目实施后儿童家长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85%,预防知识知晓率〉99%。结论在小学生中实施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项目效果显著,通过适当的健康促进活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家长对病毒性肝炎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是全球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现阶段婴幼儿感染HBV的主要方式。目前,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现就全球HBV母婴阻断免疫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为我国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长期保护效果,为乙肝防控和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收集1987-1996年出生(13~22岁)、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以及1997-2008年出生(1 ~ 12岁)、全程接种乙肝重组酵母疫苗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指标,结合本底资料和乙肝疫苗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 在河北正定、广西隆安、上海黄浦、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5个监测点共收集1~12岁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样本8133例,13 ~22岁血源疫苗免疫人群样本4848例,5个监测点的HBsAg平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本底值,疫苗总体保护效果分别为86.04%~96.14%;河北正定、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西隆安和上海黄浦的结果显示19~22岁人群HBsAg阳性率偏高;Anti-HBs阳性率随免疫年龄增长而下降,重组疫苗免疫人群从1~2岁组的86.84%下降至11~12岁组的46.40%,17 ~18岁组的Anti-HBs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而19~22岁组出现升高;几何平均浓度(GMC) <10 mIU/ml(Anti-HBs阴性)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00~999.99 mIU/ml和≥1000 mIU/ml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血源疫苗免疫后13~ 22年、重组酵母疫苗免疫后1~12年的总体保护效果良好;不必开展加强免疫,建议加强监测18岁以上人群的Anti-HBs水平,对GMC<10 mIU/ml者开展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T、B细胞功能发育未成熟的问题比较突出[1].早产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效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虽然国内外已开展一些相关研究[2,3],但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配对研究方法,对早产儿和足月儿HepB初次免疫和低、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应答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 ≥ 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阳性率(抗-HBs ≥ 10 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11.16)mIU/ml和28.91(95%CI:26.65~31.3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 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990年以来 ,甘肃省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 ,年均发病率 89/ 10万 ,近年发病率维持在 133/10万左右 ,是全国平均发病率的 3倍 ,2 0 0 1年居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集中于 15~ 4 4岁 ,<5岁儿童发病构成逐年下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 5 %~ 7% ,HBV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后要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 ,重视安全注射 ,开展宣传教育 ,以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