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5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72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877篇
内科学   64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3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1791篇
预防医学   853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674篇
  16篇
中国医学   655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72年   9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年中被广泛研究  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  而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  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  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  讨论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1):105-109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70年中被广泛研究,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而 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 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 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 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讨论了 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Cen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神经内镜、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文献,时限为2018年7月之前。指标包括肿瘤切除率、脑脊液渗漏发生率和视力恢复率。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2 383例。Meta分析结果: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率比显微镜手术要高(75% vs 62%,P<0.001),神经内镜组视力恢复率也高于显微镜组(82% vs 59%,P<0.001)。两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vs 6%,P=0.078)。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阴阜区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征,为修复头面部带毛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体积分数10%甲醛常规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例,男18例、女12例),采用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摹拟手术等方法,重点观测:①阴阜区穿支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②阴阜区穿支间的吻合情况。 结果 阴阜区皮肤血供主要由阴部外浅动脉供养,该动脉自股动脉发出后行向内上,在大隐静脉末段内、外侧分出上、下两支。上支向内上跨过腹股沟韧带进入阴阜部,并在前正中线附近与对侧同名动脉相吻合,走行过程中发皮支供养阴阜部阴毛覆盖区大部皮肤。下支近水平行向内侧进入耻骨前区,沿途分支营养股内侧部上份、耻骨前区及阴囊(唇)。上、下支起始外径分别为(1.2±0.2)mm和(1.1±0.3)mm。 结论 阴阜区皮肤血供丰富,可以阴部外浅动脉穿支为蒂设计带阴毛阴阜区皮瓣修复头面部带毛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白蚁巢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观察。方法136例肝肾阴虚型SLE患者,根据SLEDAI积分的分型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轻型对照组、轻型观察组、中型对照组、中型观察组,每组34例。轻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泼尼松片(商品名:强的松)(PDN)+硫酸羟氯喹(HCQ)治疗,轻型观察组患者采用强的松+硫酸羟氯喹+白蚁巢胶囊治疗,中型对照组患者采用强的松+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片(Lef)治疗,中型观察组患者采用强的松+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片+白蚁巢胶囊治疗。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0 d后,轻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轻型对照组的82.35%,中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中型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SLEDA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中型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中型对照组、轻型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轻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轻型对照组的20.59%,中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中型对照组的3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蚁巢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SL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工作坊在护理本科实习生儿科静脉留置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14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分为观察组(n=106)和对照组(n=108)。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护理临床决策意识量表(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scale,CDMN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的填写及理论考核,并在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U检验。结果 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临床决策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本科实习生儿科静脉留置针培训中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