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珠海市3家医院的111例CHF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者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检测出3种AGT基因型,分别为MM型、MT型和TT型。CHF患者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在老年病例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非TT型者相比,老年TT型者发生CHF的相对风险率为3.367。结论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CHF的发生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老年人群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学查房的水平是衡量教学医院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过去由于种种因素,不重视教学查房,教师埋怨实习生不努力、怕苦,学生觉得老师只顾工作、不主动施教,加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实习生的实践机会有所减少,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教学质量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ulin)、胰高血糖素(Glucagon)水平变化与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和30例不伴高血压者进行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含量测定,分析两组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上述三指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组(30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与无高血压病人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且与血压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血清瘦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参与了本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作为判断其病情指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珠海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基本病种及基本诊疗项目进行界定。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基本病种及基本诊疗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门诊病种有146种,分布较广,三个区门诊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26%~40%;2)诊疗项目1864项,总使用频数563633;对使用频数前200位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合并、排序。结论:基本病种为83种,基本诊疗项目为53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方法50例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治疗4~6周,根据达目标血压(以舒张压<90mmHg为标准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50~100mg,部分患者加双氢氯噻嗪25mg),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3.78±0.57)mm对(3.82±0.63)mm,(18.7±4.5)%对(20.1±7.2)%,P>0.05],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4.32±0.71)%对(9.38±4.1)%,P<0.0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38.6±6.8)pmol/L对(76.9±15.3)pmol/L,P<0.01].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根据舒张压 <90mmHg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 5 0mg到 10 0mg ,部分加噻嗪类利尿剂 2 5mg) ,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3 78± 0 5 7对 3 82± 0 6 3,18 7± 4 5对 2 0 1± 7 2 ,P >0 0 1) ,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4 32± 0 71、9 38±4 1、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 (38.6± 6 .8对 76 9± 15 3 ,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显著 (10 3 12± 2 4 5 9对 73 81±18 2 6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肱动脉超声用于观察降压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大量心包积液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7岁,渔民。因咳嗽、咳痰、浮肿1a余,心悸、气促1月余入院。近1a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咯血、胸痛及发热、盗汗、消瘦、怕冷等。并逐渐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以晨起明显,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近1个月渐出现气促、不能平卧,在外院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而转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37℃,脉搏80次/min,血压130/60mmHg。半卧位,面容臃肿,反应稍迟钝,皮肤粗糙。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怒张不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80次/min,律整,心音不低钝,未闻及病理杂音及心包摩擦音,无奇脉,肝大肋下2…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等多种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及血脂水平相关.目的:实验拟观察中国部分汉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8在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完成.参试者:选择珠海市内几家大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0例,男13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48例,心绞痛患者172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肝、肾、甲状腺疾病等.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90名作为对照组,男118例,女72例,平均年龄(63±13)岁,无心血管疾病病史,体检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试验对象均为本地区汉族成人,无血缘关系,所有受试者均对试验知情同意.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20例冠心病患者和190例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 G98T和 A561C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主要观察指标:E-选择素 G98T位点及 A561C位点各基因型GG、GT、TT和AA、AC、CC的分布.结果:E-选择素 G98T、 A561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G98T基因GT型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是GG型者的1.919倍, A561C基因AC/CC型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是AA型者的2.786倍.AC/CC基因、GT基因型较AA基因、GG基因型者血脂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选择素 G98T、 A561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相关,T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液体型药贴研制及其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自行研制中草药液体型药贴(CHDLP),观察其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27例非透析CRF志愿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LPD)和支持对症治疗;药贴组在LPD、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CHDLP(由仙灵脾、枸杞子、紫河车、红参、律草、生大黄、甘草等中草药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分别贴敷每侧肾区及脐下6 cm与前正中线交界处,每2 d用1套药贴.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率,并测定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钙、血磷等指标,根据Mitch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CHDLP能显著缓解非透析CRF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呼吸道症状与皮肤瘙痒,改善CRF的高血压与贫血,增加CRF患者的尿量,显著降低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与血钙水平,并能显著延缓非透析CRF的病程进展.CHDLP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用CHDLP治疗CRF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外治法,适合于胃肠道症状较为突出且经济条件不允许作维持性透析或肾移植的CRF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梗死范围的变化。方法: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36例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前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组和无再灌注组首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组再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明显小于首次显像(17.5±2.8%和31.9±4.5%,P<0.05);无再灌注组再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与首次显像无明显差异(29.6±4.7%和32.4±5.1%,P>0.05);预后不良组(n=6)心肌缺损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34.6±5.1%和21.4±3.6%,P<0.05)。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AMI再灌注疗效评价较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