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405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与中医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运用舌象仪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病理阶段的胃病患者舌象客观参数和特征,描述舌象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较常见的舌象特征。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色参数R值和V值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质红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苔厚薄指数和剥苔指数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苔厚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结论 舌质红和舌苔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念传入我国至少已有20年,作为该领域先进的治疗理念,已为口腔临床医师认同和接受,并在少数医学院校和专科医院得以实践,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临床医师对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病理学家、儿科医生、口腔修复科医生、儿童口腔医生、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小组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且知之不详。因此,本期专家论坛邀请了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部分专家对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专家的言发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鳞癌预后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舌鳞癌细胞中自发性凋亡水平及Bax、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舌鳞癌中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Bcl-2、Bax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8%、65.4%、73.1%和100.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舌癌患者生存率降低与Bax低表达(P=0.0020)、PCNA高表达(P=0.0179)、Bcl-2/Bax比值>1(P=0.0072)和高TNM分期(P=0.0351)有关,但与Bcl-2表达和凋亡指数无关(P=0.885,P=0.3536)。结论:Bax、PCNA、Bcl-2/Bax比值和TNM分期一样具有预后价值,综合分析这些指标有助于识别舌癌的生物学特性并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畸牙移动中P2X3受体蛋白量及mRNA在三叉神经节(TG)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模拟临床矫治的牙移动过程,分别在实验4 h,1 d,2 d,3 d,5 d,7 d 和14 d时取出三叉神经节,应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P2X3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P2X3受体的表达部位及强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牙齿加力后,Western blot分析观察发现TG内P2X3受体蛋白量发生一定变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在实验1 d后开始出现变化,3 d后达到高峰,14 d后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同时观察到TG内P2X3 mRNA杂交信号阳性标记神经元的数量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TG中P2X3受体表达为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时间与正畸牙移动时的疼痛时间吻合,推测P2X3在正畸牙移动中可能与疼痛传导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正常恒牙青少年X线片后段牙弓长度的测量及上下第三磨牙发育情况分析 ,为临床判断磨牙位置是否前移以及正畸治疗时推磨牙向后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 81名第二磨牙已萌出的正常青少年 ,平均 (1 2 73± 1 1 9)岁 ,男 4 0名、女 4 1名 ,拍摄X线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年龄段青少年上颌后段牙弓长度男性 (1 6 5 2± 2 35 )mm稍大于女性 (1 6 4 2± 2 5 5 )mm ,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下颌后段牙弓长度男性 (1 3 0 0± 2 4 4 )mm稍大于女性 (1 2 4 3± 2 1 8)mm ,统计学分析同样无显著性差异。上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绝大多数已形成且牙冠已钙化完成 ,其出现率为上颌 84 0 % ,下颌 85 2 % ;下颌牙胚大多为中位前倾方向。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恒牙早期后段牙弓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改善了结直肠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且有着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预后,但对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或肥胖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因其空间窄、暴露困难及腔镜器械灵活不足,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机器人手术系统有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灵活等优点而逐渐在结直肠手术中得到推广,但目前对于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效果并不明确。本文将从手术机器人在传统结直肠手术中应用、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新进展、机器人手术不足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卵巢原发Wilms瘤合并畸胎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成人卵巢原发Wilms瘤合并畸胎瘤成分的临床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WT1、PAX8、CKpan、desmin、S-100、Ki-67等的表达,分析Wilms瘤及畸胎瘤成分治疗的敏感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右侧卵巢大小8 cm×8 cm×7 cm,包膜较脆伴破裂。肿瘤由胚芽、上皮及间叶3种成分组成,以未分化胚芽为主,见幼稚小管及分化型腺管,局灶间质呈横纹肌形态。胚芽成分强表达WT1,而分化型上皮和间质成分均不表达。上皮表达CKpan及PAX8,横纹肌分化细胞表达desmin,软骨成分表达S-100。胚芽成分Ki-67增殖指数约60%。患者术后6、9、12个月CT示盆腹腔多发结节,右下腹壁和脐旁结节。病理诊断为转移性Wilms瘤,以胚芽成分为主;术后辅以化疗(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结论 成人卵巢原发Wilms瘤发生率极低,合并畸胎瘤成分的病例诊断具有复杂性及挑战性,需明确各成分占比,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镜腔内手术中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输尿管腔内手术中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08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6.76%进镜失败,2.27%窥镜不能跨过弯曲处,3.89%损伤输尿管。结论:该术式常见困难有七个,多数能克服。进镜困难者可使用扩张器,加压灌注,技术熟练者可凭手感用盲推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泻浊化瘀扶正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行透析的CRF伴近期急性加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中药内服(由大黄、黄芪、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红花、川芎、木香、泽泻、生地、山楂组成)及中药灌肠(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联合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口服爱西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和血清补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1.82%)、总有效率(77.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66%和4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腰膝酸痛、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前3个症状较对照组治疗后也显著下降(P〈O.05或P〈O.01)。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清补体C3、C4、CH50和C-反应蛋白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改善程度为好,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或P〈O.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泻浊化瘀扶正法能明显减轻CRF急性加重患者恶化的肾功能及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