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O.1%玻璃酸钠对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变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1%玻璃酸钠点眼液对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2~2006.3之间小梁切除术38例(42眼),其中男17例(19眼),女21例(23眼),年龄47~82岁,平均52.1岁,均无全身免疫性疾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22眼),术后使用泰利必妥滴眼液4次/日、0.1%氟美瞳滴眼液6次/日及0.1%玻璃酸钠3次/日点眼,用药1周。对照组18例(20眼),除不使用0.1%玻璃酸钠外余术后用药与实验组相同。观察术前1日与术后7日SchirmerⅠ试验、BUT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前BUT、Schirmer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分别是(7.54±6.23)s,(12.40±9.67)mm,0.42±0.08,0.45±0.11;术后7d分别是(6.87±5.14)s,(13.29±5.48)mm,0.51±0.12,0.58±0.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分别是(7.40±6.58)s,(13.21±9.68)mm,0.46±0.12,0.50±0.09;术后7d分别是(3.95±3.38)s,(15.34±9.54)mm,1.15±0.98,1.08±1.02,术前术后BUT、SRI、S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7d对比在BUT、SRI、SAI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泪膜会发生变化,使用0.1%玻璃酸钠点眼可以改善术后早期泪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大鼠角膜碱性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建立大鼠角膜碱性烧伤模型。实验组滴用GM-6001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对照组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硫酸软骨素滴眼液;各种滴眼液每日点眼4次,共7d。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溃疡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碱烧伤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新生血管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血管的生长长度与生长面积,在伤后1d和3d,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伤后5d和7d,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点眼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临时性泪道栓予(3个月)植入或其两者联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118例(122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6例(37眼)、手术组42例(44眼)和联合组40例(41眼)。人工泪液组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手术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毕术眼行下泪点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联合组在行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的基础上,再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3组均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价疗效,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的主观症状和检查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Ⅱ)、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结果:术后1周,手术组和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但三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和荧光素染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在荧光素染色方面、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1);手术组在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P〈0.01);三组在主观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及荧光素染色方面明显好于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和人工泪液组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P〈0.01);两组组在主观症状和荧光素染色试验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临时性泪道栓对翼状胬肉术后预防干眼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进口那他霉素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方法随机选择2010-09/2011-03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及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诊断明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0例20眼,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应用50g/L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对照组8例应用50g/L进口那他霉素滴眼液。开始应用剂量,每30min滴眼1次共3d;如有效,则调整为每小时1次共2d;每2h1次共5d;每3h1次共2wk,疗程21~30d,两组均联合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7d若患眼体征恶化或不见好转者,更换抗真菌药物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分别在用药后3,5,7d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8.3%,对照组有效率75%,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组间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能够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5.
骨密度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症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185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桡骨骨密度,计算其Z值,同时检测其血清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和指骨X照片。结果显示:血透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并随透析时间延长进一步减低;骨密度与其PTH,ALP和指骨骨膜下吸收呈负相关;用Z值对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离进症骨病作诊断试验,受试者运筹特性央线显示,当Z≤-2.2时,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78.1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翼状胬肉术后对角膜上皮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09~2011-03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明确诊断为翼状胬肉的患者39例39只眼,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切除胬肉后,沿胬肉头部边缘处,用直径为7.0mm环钻将缺损的角膜上皮区域划出整齐的区域,刮除该范围内残余上皮,在角膜缘处制作统一大小(约15mm2)的角膜上皮缺损区。术后第一天开始,分别应用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29例(29只眼)每日4次,和不应用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10例(10只眼),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2~4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4h、36h、48h、60h、72h及96h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并荧光素染色,裂隙灯照相记录。结果: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治疗和对照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试验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在观察时间点分别是(10.36±1.28)mm2、(6.54±2.31)mm2、(3.23±1.63)mm2、(1.29±0.45)mm2、0mm2、0mm2和0mm2;对照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分别是(11.15±2.63)mm2、(9.43±1.37)mm2、(7.51±1.04)mm2、(5.01±2.35)mm2、(3.62±1.18)mm2、(1.28±0.49)mm2和0mm2;两组比较术后12h及96h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翼状胬肉术后对角膜上皮修复有明显效果,在术后应用12h时候即显示出促进上皮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临时性泪道栓子(3个月)植入或其两者联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118例(122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6例(37眼)、手术组42例(44眼)和联合组40例(41眼)。人工泪液组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手术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毕术眼行下泪点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联合组在行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的基础上,再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3组均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价疗效,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的主观症状和检查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Ⅱ)、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结果:术后1周,手术组和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但三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和荧光素染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在荧光素染色方面、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1);手术组在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P<0.01);三组在主观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及荧光素染色方面明显好于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和人工泪液组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P<0.01);两组组在主观症状和荧光素染色试验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临时性泪道栓对翼状胬肉术后预防干眼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38例(476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方法 患者分成两组:组1,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120例(240眼);组2,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夫西地酸眼凝胶治疗118例(236眼)。裂隙灯观察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4周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 角膜荧光素染色(FL)以及干眼症状的改善程度。主要指标 BUT、 Schimer-I、 FL评分以及干眼症状。结果  治疗前,组1与组2 Schirmer-I、BUT、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3.6±4.2)mm和(12.5±3.8)mm(P=0.45),(12.4±3.2)和(5.6±2.8)s(P=0.00), (1.3±0.7)和(4.7±1.1)(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4.7±3.7)和(13.4±2.5)mm(P=0.09),(14.2±2.8)和(8.6±2.4)s(P=0.00), (1.1±0.4)和(3.4±0.8)(P=0.00)。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2.6±0.9)和(5.4±1.5)(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和(3.8±1.3)(P=0.00)。结论 短期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飞秒激光技术辅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FS.PK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6例(6眼)行FS—PKP术的患者,术前视力从手动到0.05不等,病变均累及角膜全层。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不同,利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形状的植片和植床,2例患者行Zig—Zag(之字形)切割,1例行Zig-Square(上方之字形,下方方形)切割,1例行蘑菇形切割,2例行礼帽型切割。术后均按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期间,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达0.5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患者视力恢复至1.0。术后1年时6例患者散光值在2.25~5.00D之间。1例Zig.Zag型切割患者术中发生偏中心切割,术后10个月完全拆线后行飞秒激光散光矫正术;1例礼帽型切割角膜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高眼压。余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FS-PKP术治疗角膜病变,可操作性强,切削精确,瘢痕轻,术后散光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比较SRK-T, SRK-Ⅱ,Haigis以及作者经验公式LSW1对高度近视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能够用IOL Master准确测量眼轴的、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2例9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1mo进行电脑验光。术前利用LSW1经验公式、SRK-T公式、SRK-Ⅱ公式以及Haigis公式算出每例患者达到正视状态所需IOL屈光度(IOL formula),综合参考合适的IOL度数。LSW1公式如下:P=P1+修正值,P1=(2xPSRK-T+PSRK-Ⅱ)÷3。修正值的确定方法为:P1计算结果为10~15D时,修正值=0.5D; P1值为5~10D时,修正值=1.0D; P1值为0~5D,修正值=1.5D; P1值≤0D时,修正值=3D。根据术后验光结果计算得出达到正视状态所需的IOL理论度数(IOL theory),四种公式的IOL formula与IOL theory的差异为IOL度数预测误差,再将该IOL预测误差换算成各公式的屈光预测误差(predicitive error,PE)和绝对误差。用SPSS 11.0软件对四种公式所得PE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研究所纳入的72例患者,年龄41~82(平均63.25±9.65)岁,平均K1=43.97±1.75,平均K2=45.14±1.98,中央前房深度(ACD)平均为3.59±0.38mm,平均眼轴长度(AL):28.67±2.00(26.07~33.98)mm。所置入眼内IOL度数为8.06±4.33(-3~-14.5)D。选择植入的IOL度数基本介于SRK-T和SRK-Ⅱ测算结果之间。(2)屈光预测误差值可以反应屈光预测的趋势。LSW1经验公式,SRK-T公式,SRK-Ⅱ公式以及Haigis公式所产生的预测误差平均值PE值分别为-0.60±0.66D,0.82±0.92D,-0.52±0.84D,0.55±0.74D。四种公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74±0.5D,0.94±0.79D,0.81±0.55D,0.73±0.55D。四种公式偏远视的比例分别是:LSW1 14.4%(14/97)、SRK-T82.5%(80/97)、SRK-Ⅱ 20.6%(20/97),Haigis 79.4%(77/97)。

结论:对于长眼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Haigis公式误差最小,其次为LSW1经验公式、SRK-Ⅱ公式,而SRK- T公式误差最大。四种公式测得患者屈光状态LSW1,SRK-Ⅱ为轻度近视漂移; Haigis公式、SRK-T为远视漂移,SRK-T公式远视漂移更明显,不适合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计算。LSW1公式变异最小,更适合于高度近视眼的IOL测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