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骨盆-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像学评价现状及争议展开综述,为其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骨盆-脊柱矢状位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从目前常用的各项参数的临床应用、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参数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矢状位参数各有其优缺点,而且受种族、年龄影响。脊柱矢状轴仅能反映整体情况,T1骨盆角综合了躯干倾斜和骨盆代偿信息,但在术中不易控制,而西方人群的矫形目标可能不适合于中国人群。结论在评估矢状位平衡时需合理运用各参数的优势,衡量整体平衡时也需考虑局部情况,而且对于不同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以来,居民对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和信赖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结论: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未凸显,建议加强对社区医生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在居民中普及基本药物概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谷豆复合包改善脂代谢紊乱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全谷豆复合包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对应饲料连续喂养8周。实验前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实验结束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脏器称重,计算脏体比和脂体比,检测血清中Visfatin浓度、肝脏组织中SREBP-2 mRNA和LDLR mRNA的表达以及脂肪组织中VisfatinmRNA的表达。结果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相比,全谷豆复合包组大鼠体重、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全谷豆复合包组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比较,全谷豆复合包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REBP-2 mRNA和LDLR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脂肪组织中Visfatin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谷豆复合包可以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脂代谢紊乱大鼠的血脂和Visfatin水平,可能的机制是全谷豆复合包能增加SREBP-2和LDLR的mRNA表达,降低Visfatin mRNA的表达,经SREBP-2、LDLR和Visfatin途径调控胆固醇的代谢,起到维持TC和LDL-C的正常水平,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复合全谷豆粗杂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大鼠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复合全谷豆粗杂粮和大米、面粉、黑米提取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44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和复合全谷豆粗杂粮组,分别给予相应饲料,连续喂养8周,实验前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大鼠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复合全谷豆粗杂粮的体外总抗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大米和面粉。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相比,复合全谷豆粗杂粮组血清TC、TG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血清和肝脏MDA显著下降,T-AOC、SOD、GSH-Px显著上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复合全谷豆粗杂粮具有良好抗氧化损伤作用,该作用是其改善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功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载脂蛋白2(LCN-2)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LCN-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血清FBG和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HOMA-IR分别为(10.39±1.63)和(10.34±1.3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85±1.33);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比较,粗杂粮组HOMA-IR(6.81±1.37)明显下降,粗杂粮组LCN-2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PPAR-γ则相反。结论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大鼠PPAR-γ蛋白,进而降低脂肪因子LCN-2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脊柱矢状位序列从站立位到坐位的变化,比较中老年人与青年人在体位改变时矢状位序列的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健康检查的53例中老年人资料[男性17人,女性36人,年龄60.7±9.3(45~81)岁]和145例青年人资料[男性51人,女性94人,年龄23.1±2.3(19~29)岁]。所有人均有站立位和坐位时的全脊柱X线检查结果,通过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PACS)系统,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骶骨角(SSA)、腰椎倾斜角(LT)、脊柱矢状轴(SVA)、T1骨盆角(TPA)等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中老年组站立位-坐位时矢状位序列的不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从站立位到坐位时矢状位序列变化。结果:中老年组站立位SVA为3.9±27.7mm,TPA为8.5°±6.9°,PT为12.7°±7.2°,SSA为124.3°±9.0°,LL为47.2°±12.1°,LT为-6.0°±6.9°,TK为33.2°±8.7°,SS为32.8°±8.2°,坐位时SVA为25.9±26.0mm,TPA为18.1°±8.5°,PT为21.1°±9.5°,SSA为113.6°±10.3°,LL为33.8°±12.9°,LT为-4.4°±5.7°,TK为28.5°±9.7°,SS为25.1°±9.2°,除LT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站立位到坐位时,其SVA增加22.0±32.6mm,TPA增加9.6°±6.2°,PT增加8.4°±7.3°,LT增加1.5°±6.2°,LL减小13.4°±8.8°,TK减小4.6°±5.0°,SS减少7.6°±7.2°,SSA减小10.7°±8.1°,变化程度均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中老年人从站立位到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表现为骨盆后倾,脊柱生理曲度变浅,矢状轴前移,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受体位影响变化程度明显小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代谢异常人群实施2年的粗杂粮膳食干预作出评价.方法:对所辖7个社区常住1 249名中老年人筛查出的856名血脂异常者,对249名志愿者按社区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95人)和对照组(154人).干预组每人每天摄入100 g(湿质量)粗杂粮馒头,含有膳食纤维12 g左右,同时减少100 g原来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从站位到坐位时的脊柱矢状位序列的变化,以及与正常人群在体位改变时的变化差异,探讨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对不同体位下矢状位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58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3.7±8.5岁(43~81岁),根据术中腰骶是否融合将A组分为腰骶融合组(A1组,26例)与腰骶未融合组(A2组,32例)。对照组为90例中老年健康志愿者(B组),其中男39例,女51例,平均年龄53.2±5.7岁(42~71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站立位和坐位时的全脊柱X线片检查,应用院内图片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脊柱矢状位轴(SVA)、T1骨盆角(TP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A组与B组的差异,以及A1组、A2组和B组在站位和坐位时矢状位序列变化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从站位到坐位时,SVA增加(19.7±33.1mm vs 37.9±27.4mm,P<0.001),TPA增加(11.7°±6.2°vs 17.1°±8.0°,P<0.001),LL减小(41.6°±13.6°vs 35.6°±14.3°,P<0.001),TK减小(30.5°±12.0°vs 28.0°±12.1°,P<0.05),PT增加(15.1°±6.7°vs 19.4°±9.5°,P<0.001),SS减少(32.3°±8.7°vs 28.7°±9.9°,P<0.001)。A组患者LL和TK的减小,以及SVA的增加显著小于B组(P<0.05),其中A1组PT的增加显著小于B组(2.1°±7.1°vs 6.1°±8.9°,P<0.05),而A2组PT的增加程度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6.0°±6.6°vs 6.1°±8.9°,P>0.05)。结论:短节段腰椎融合术后的脊柱从站位到坐位时表现为骨盆后旋,胸、腰椎曲度变直,脊柱矢状轴前移,但其胸腰椎曲度变化和矢状轴前移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短节段腰椎融合术会限制坐位时骨盆的后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脊柱矫形术后相关的影像学参数和骨盆倾斜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的18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骨盆倾斜20例,年龄46~75岁(62.10±7.56岁),随访时间12~96个月(47.21±19.13个月)。15例患者C7铅垂线(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高侧保持一致,定义为Ⅰ型;5例患者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低侧一致,定义为Ⅱ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骶骨倾斜角(sacral obliquity angle,SOA)、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等影像学参数以及顶椎位置、融合节段、截骨方式、远端固定椎位置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结果:Ⅰ型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  相似文献   
10.
5-氨基水杨酸是目前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口服后主要被小肠吸收,导致结肠局部浓度低而降低药效。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可以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提高药效,因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几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进行讨论,以望为日后IBD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