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恙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成此次恙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造成此次恙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以搜索到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作为病例组,按1∶2个体匹配的方式,随机选择与病例所在行政村的同村、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同性别且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村民为对照。统计分析方法用1∶M的条件logistic回归,数据录入用EpiData3.1软件,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发现恙虫病病例78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临床诊断病例34例,疑似病例28例。1∶M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种庄稼是造成此次恙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OR=6.33,95%CI:1.12~37.25)。进一步分析得知,51.6%的病例和22.8%的对照人群参加了收黄豆,是恙虫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3.62,95%CI:1.36~9.59),尚不能认为收玉米和种麦与本次恙虫病流行有关(P〉0.05)。结论此次事件是由于农民收黄豆时未采取保护措施而被恙螨幼虫叮咬引起的恙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应用HACC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乳品,食品和环境卫生协会(IAMFES)制订了HACCP(Hazard Analgsis Critical ControlPoint System:分析关键控制环节)应用方法。HACCP是一个确定特殊危害和为保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预防性控制措施的  相似文献   
3.
<正> 保健食品是几年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产品,它深受广大居民、食品企业家、监督管理人员和学术界的瞩目和关注。然而保健食品异军突起的繁荣景象很快受到伪劣假冒、吹嘘谎骗等源于谋取非法之财的败坏行为的干扰,保健食品市场一时间真伪难辩,管理十分混乱。人们一度对保健食品忧心忡忡,是取缔还是支持、发展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的发展路在何方?对此,作者认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具有广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评分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评价手足口病重症程度的评分标准,为客观筛查重症病例、统一重症病例判定标准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省阜阳市两家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在2008年3-6月筛查的所有重症病例,并随机选择部分轻症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病例的病情进行统一评分.采用ROC曲线对评分标准的诊断价值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所用金标准主要依据ICU、气管插管和临床结局等制定,并利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界定危重、重症和轻症病例的判定分值.结果 97%(34例)的轻症病例评分在6分以下,88%(24例)的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病例评分在6分以上,79%(11例)死亡病例评分在10分以上.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3~0.98),危重病例与重症+轻症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2~0.98),综合考虑灵敏度和特异度,当评分为4分时,此时对重症病例的判断效果最好,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68、约登指数为0.62;当评分为6分时,此时对危重病例的判断效果最好,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84、约登指数为0.76.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程度评分标准可量化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对病例的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评价,探讨诊断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可疑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采集血液由疾控部门进行检验,对病例诊断进行判断,查询重庆市北碚区肝炎病例报告情况,对该地区医疗机构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共确诊病毒性肝炎217例,其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116例,慢性乙肝8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5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3例。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网络报告进行对比,发现47例急性乙肝被医疗机构报告为慢性乙肝;医疗机构报告的慢性乙肝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仅为47%,而急性乙肝的阴性预测值也仅为52%,医疗机构仅对47%的可疑病例开展了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HBc IgM)检测,且其阳性率明显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0,P0.01)。 结论 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临床医生更多运用抗-HBc IgM检测来辅助临床诊疗,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6.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公立和农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14所公立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5 608名学生,对实施伤害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近1年来的伤害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以及受伤害最严重或记忆最清楚的1次伤害的构成情况.结果 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8.4%,公立小学为18.9%,农民工子弟小学为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27).公立小学学生割/刺伤和烧/烫伤发生率较低,分别为6.3%和2.7%;在学校内和参加体育活动时受伤害比例较高,分别为37.6%和18.0%;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在家中、从事家务、打架时受伤害比例较高,分别为41.6%,9.4%和2.2%;公立小学学生受伤部位为手指/脚趾和受伤后住院比例低于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因伤休息7d以内比例高于农民工子弟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性、四~五年级、经常玩网络游戏、经常在校外游荡、经常逃学、父母经常吵架和父母离异是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班级朋友较多、父母在一起居住和喜欢体育运动是保护因素.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15岁以上居民乙肝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方法 2011年设计调查问卷,通过Mitofsky-Waksberg二阶段电话调查法进行调查,进行权重调整,计算北碚区15岁以上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近6个月来乙肝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率.结果 总共拨打电话1 041个,有效应答率为66.85%;近6个月8.33%的居民进行过输液治疗,3.46%的居民接受过牙医治疗,2.21%的居民和乙肝患者共同生活;乙肝疫苗接种率为31.78%,和乙肝患者共同生活者均未接种.结论 北碚区15岁以上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存在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和乙肝患者共同生活的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失,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减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我国南方某省CZ市SX区1月13日到2月8日灾害期间主要医疗机构的临床记录,筛查其中死亡、骨折、一氧化碳中毒和心脏病急性发作等病例,并以人口普查资料作为计算本次发生率的分母,对灾害期数据与前两年同期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与2006-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的超额死亡率为0.98/10 000,其中循环系统和CO中毒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49/10 000和0.35/10 000;与2004-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主要与灾害有关的传染病超额发病率为-3.75/100 000;与2007年同期相比,灾害期间被调查地区急救转运病例发生率增加了0.9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2.1‰,而急诊科门诊就诊率增加了0.08‰;医疗机构病人住院率下降了0.11‰,而CO中毒和骨折病人住院率分别增加了0.41‰和0.16‰。结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增加了CO中毒、骨折和循环系统等特殊疾病的死亡率或发病率。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和缓解和寒冷有关的疾病,特别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误行鞘内注射长春新碱事件的发生原因、患者神经损害的特点、抢救措施和预后。方法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英文纸质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引擎三种方法检索误行鞘内注射长春新碱的病例报告,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例病例报告,分析显示鞘内注射长春新碱后患者结局不良,多数患者(25/32)结局为死亡,存活病例伴随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后遗症。患者临床进展过程表现为上行性脑脊髓病。早期识别错误并及时实施脑脊液脑室-腰椎脑脊液灌注引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组间、是否使用叶酸治疗组间、是否使用谷氨酸治疗组间和是否使用维生素B6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进行脑室-腰椎脑脊液灌注引流术、使用叶酸、谷氨酸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但难获得满意的临床转归,因此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德惠市麻疹流行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计算麻疹疫苗(MV)效力(VE),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传播因素分析。结果MV接种率为97.3%,VE为85%,说明MV仍是有效的保护因素;病例与对照相比,医院就诊比值比(OR)=6.7[95%可信区间(CI)=2.6~17];≥2家医院就诊OR=9.7(95%CI=2.6~38),高于到1家医院就诊OR=5.4(95%CI=1.9~16)。到医院就诊≥5dOR=15.6(95%CI=4.5~59),远高于就诊2~4dOR=4.5(95%CI=1.2~18)。而就诊1d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R=1.4,95%CI=0.2~8)。与麻疹病人接触OR=5.0(95%CI=1.4~20)。医院暴露和与病人接触是此次麻疹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提高MV效力、加强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是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