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72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68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治疗MRKH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使用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各成功治疗1例Mayer Rokitansky Kuster Hauser综合征 (MRKH综合征 )的经验。方法 :全腹腔镜下使用腔镜闭合切割器切断乙状结肠的近端和远端。自肛门插入腔内圆型吻合器 ,将降结肠与直肠吻合。经会阴于尿道膀胱与直肠之间造穴。将带血管蒂的乙状结肠牵入穴道 ,完成阴道成形。腹腔镜辅助下阴道成形中 ,腔镜闭合切割器切断乙状结肠的远端后 ,于左下腹壁做一辅助切口 ,将近端乙状结肠经此切口拉出至腹腔外。切断乙状结肠近端 ,将乙状结肠的远端开口缝合 2层 ,使之成盲端。近侧端开口置入吻合器之钉钻 ,再行荷包缝合送回腹腔 ,用吻合器行肠吻合。其余步骤同全腹腔镜手术步骤。术后根据临床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测量新成形阴道的长度和宽度。结果 :全腹腔镜手术新成形的阴道长 18cm ,宽 4cm。腹腔镜辅助手术新形成的阴道长 19cm ,宽 4cm。两例新形成的阴道黏膜湿润 ,呈粉红色。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段的长度完全能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与开放手术比较 ,全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在腹壁上不留手术瘢痕 ,美容效果理想。而腹腔镜辅助下阴道成形 ,虽腹壁留有小手术疤痕 ,但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手术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KDR)与上皮性卵巢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5例人上皮性卵巢癌中VEGF及KDR的表达 ,分析VEGF及KDR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 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 ,VEGF、KD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 (33/ 4 5 )、5 7.8% (2 6 / 4 5 )。Ⅲ~Ⅳ期卵巢癌VEGF表达阳性率 (94 .4 % ,17/ 18)高于Ⅰ~Ⅱ期卵巢癌 (5 9.3% ,16 / 2 7)。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 (10 0 % ,12 / 12 )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16 / 2 6 ,6 1.5 % ) ,(P <0 .0 5 )。VEGF表达阴性者生存率高于VEGF表达阳性者 (P =0 .0 4 7)。不同组织学类型上皮性卵巢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KDR表达与卵巢癌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无关。结论 VEGF与上皮性卵巢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K)基因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间接法检测50例卵巢癌、13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4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PTPRK基因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卵巢癌患者PTPRK蛋白表达与五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良性、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中,PTPRK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57.1%、18.0%,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组的表达率100%(P均<0.001).卵巢癌组中PTPRK基因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P<0.001)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P<0.01).(2)卵巢癌高分化组中PTPRK基因的表达率为62.5%,显著高于中分化组(18.8%)和低分化组(6.3%)(P<0.01).卵巢癌淋巴结无转移组PTPRK基因的表达率为27.3%,显著高于无阳性表达的淋巴结有转移组(P<0.05).(3)PTPRK基因表达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PRK基因表达缺失发生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或者淋巴结已有转移则该基因表达缺失越明显.PTPRK基因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托尼萘酸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托尼萘酸对常温下手术造成的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并探讨这种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 2例肝切除手术患者 (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均在 2 0min左右 )随机分为 2组 :常规手术组 (n=18)和托尼萘酸实验组 (n =2 4 )。观察手术前后血浆ALT ,AST和LDH水平的改变。结果 :使用托尼萘酸后病人血浆中升高的ALT和AST水平其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 (P <0 .0 1和P <0 .0 5 ) ,LDH虽低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上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肝脏主要酶学在血液中明显升高 ;使用托尼萘酸后其血中ALT ,AST和LDH水平明显降低 ,提示使用托尼萘酸对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工作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测压和血浆胃动素(MTL)及血浆生长抑素(SS)的变化的研究,探讨Hp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选自1998~1999年经胃镜确认的消化性溃疡(Pu)85例进行胃十二指肠压力检测,并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其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MMC Ⅲ期缺失和收缩波幅减低.消化性溃疡患者SS水平失去正常周期性变化,在MMC Ⅰ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Hp阳性和Hp阴性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血浆MTL水平在Hp阳性溃疡病组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而Hp阴性溃疡病组呈减低趋势.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低下及激素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7.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自体荧光差异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胶原Ⅰ、Ⅲ、Ⅳ型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差异,分析组织癌变后胶原的改变对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Ⅰ、Ⅲ、Ⅳ型胶原亚型在26例病人正常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Ⅰ型和Ⅲ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细胞外基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紧贴基底膜,间质中染色较基底膜稍深。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Ⅰ型和Ⅲ型胶原在癌巢周边的反应呈阴性或不连续性的阳性,但癌间质的阳性反应较正常间质内明显。癌细胞浸润深肌层后癌巢周边间质内三种胶原抗体反应均呈阴性。Ⅰ型、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腺癌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一、microRNA及miR-222概述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约21~23 nt。一个miRNA可以调节多个靶基因mRNA,可在翻译水平或者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有数据显示,受microRNA转录后调控的基因高达人类总基因的60%,而大量研究亦证实,microR-NA对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化及其凋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级别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高危子宫内膜癌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析32例不同分化子宫内膜癌间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按分化对所有样本分组.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3个(P〈0.001)。根据3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根据分化程度进行分类的相符率为91%.结论:对不同分化级别子宫内膜癌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相关的基因: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