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口腔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腔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raditionenteralnutrition,TEN)组,每组30例。EEN组手术后12~16h给予能全力行营养支持,TEN组于肠道排气后经口进食。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营养相关指标。结果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8d体质量、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等均明显优于TEN(P<0.05)。结论口腔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较好的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条例》)实施效果。方法 2018年4月通过分层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朝阳区93家餐馆,在午餐和晚餐时间进行暗访随访,观察餐馆内吸烟现象,并与实施前半年、实施1个月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餐馆禁烟标识张贴率(76.3%)和服务员对《条例》整体认知程度均较高。总体吸烟发生率(29.0%)低于实施前半年的吸烟率(36.7%),高于实施1个月的吸烟率(14.8%)。未发现服务员主动劝阻行为。商业建筑内餐馆吸烟发生率(3.3%)低于非商业建筑内餐馆(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条例》实施效果低于实施1个月。禁烟标识张贴率和服务员认知水平与法规实际遵守情况相背离。应加强对餐馆经营者和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硒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硝酸-双氧水微波消解后,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其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188 μg/L,相对标准偏差<3.41%,用国家标准物质绿茶测定结果,回收率为92.0%~103.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茶叶中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遗传基因刑别进行不同分子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黑龙江省EHEC的检出情况,并对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用于 EHEC 的分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毒力基因鉴定、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与MLVA 3种方法对70株EHEC进行遗传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血脂、脂蛋白及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l9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患者158例,未手术而直接化疗者62例(TNM分期M1期,38例、M0期24例),手术后辅助化疗者96例(术后病理分期I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3例、Ⅳ期23例);正常对照100例;良性疾病组(胃炎和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人食管癌癌干样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氯仿-DMSO预溶的脂质体槲皮素经负压旋转蒸发、超声破碎及80nm过滤制备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将其作用于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MTT法),及作用后食管癌细胞中羟自由基(OH^-)、NO、PTEN、NF-κB及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凋亡率(采用TUNEL法)。检测Eca109/9706细胞中CD133、MDR1的髟双免疫酶标及单、双荧光标记的复合率。结果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处理的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OH^-、NO、PTEN、NF-KB及Caspase-3表达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ca109/9706细胞的的单免疫荧光/单免疫酶标率各为80%及70%,双免疫荧光/双免疫酶标的复合率为30%-43%。结论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可诱导Eca109/9706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激活PTEN、NF-κB的转导途径,最终通过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CD^+133、MDR1^+可作为癌干样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输入性疟疾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实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2011 — 2016年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实验室确诊病例,利用ArcGIS、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 — 2016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18 385例,死亡117例。 死亡病例94.87%由非洲输入,恶性疟占96.58%,死于恶性疟的病例发病到诊断的平均时间(6.92 d)长于存活病例(4.93 d)(F=15.21, P<0.001)。 输入病例以男性(94.57%)为主,26~45岁输入病例占全国累计输入病例数的60.92%,输入性病例中农民工占输入病例的70.82%。 输入来源主要为非洲(72.98%)和亚洲(24.87%,以缅甸为主),非洲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加纳(16.70%)、安哥拉(14.44%)、尼日利亚(11.58%)、赤道几内亚(10.79%),非洲输入病例从2011年的48.71%上升至2016年的84.02%,其中2013年加纳输入1 333例。 我国输入病例以云南省(18.43%)、广西壮族自治区(12.55%)等地区为主。 中国输入性疟疾主要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间日疟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43.81%降至2016年的21.46%,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占比分别从2011年的52.71%、0.67%、0.63%升至2016年的65.25%、2.15%、10.47%。结论当前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中恶性疟上升比例较快,主要是由于非洲输入病例占比逐年上升。 建议将劳务输出群体作为重点监测人群,提高临床医生能力及时诊断减少死亡病例,防止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矫治漏斗胸的生物力学及影响因素。方法 24例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8 ~ 27岁,平均年龄16.3岁。分型:Ⅰ型15例,Ⅱ型 9例。分成儿童组8例,青年组16例。术前测量患者胸围、身高和体质量。胸部CT扫描测量漏斗胸指数(HI)。用微创方法矫治,术中使用1根矫形板;术中用电子显示拉力计测量抬举胸骨单纯成形压力、施压成形压力和矫形板支撑压力,用专用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单纯成形和矫形板的力学强度,24例用单根矫形板者压力,儿童组分别是(127.3 ± 44.3) N、(68.5 ± 14.8) N;青年组分别是(166.6 ± 44.1) N、(89.6 ± 23.4) N;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 1)。使用单根矫形板者,儿童与青年组间,单纯成形、施压成形和矫形板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48)。胸廓矫形力儿童组多与身高、体质量相关,青年组多与胸围、体质量相关。结论 微创矫治漏斗胸术中成形的力学强度与矫形板的位置、年龄、胸围、身高、体质量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海省农牧地区医疗机构梅毒诊断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个农业区和3个牧区对其所有梅毒报卡医疗机构开展调查,每个机构至少30例,调查内容包括对梅毒诊断正确性的核实、临床诊断医生、实验室人员相关情况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等。结果调查农牧区梅毒报告正确率为94.17%(农业区为95.20%、牧区为93.58%)。梅毒分期正确率为64.09%,其中农业区(73.11%)高于牧区(58.82%)(χ;=6.67,Ρ<0.05)。临床医生梅毒诊断知识知晓率为54.41%,实验室人员梅毒检测知识知晓率为49.51%,不同县区知晓率有差异。临床医生不同的培训经历、实验室人员不同的学历在梅毒知晓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牧区医疗机构梅毒诊断能力距离标准尚有差距,应加强农牧区实验室建设,尤其是牧区参加梅毒相关培训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的培养。不同地区梅毒诊断知晓率有差异,提示应加强实验室人员学历及临床医生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漏斗胸患者心功能和心脏形态,探讨前胸壁凹陷畸形对心脏影响及微创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2月,采用微创外科矫治102例成人漏斗胸患者。男84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23.4岁。初次手术95例,二次手术7例。漏斗胸分型:Ⅰ型59例,Ⅱ型43例。漏斗胸指数(hallerindex,HI)为4.59±1.51。42例出现临床症状,19例出现心脏体征。术前胸部CT检查示,患者心脏均受压,心脏移位7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68.9%±6.2%。结果患者矫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0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脏体征均消失。术后12个月HI为2.70±0.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0)。参照Nuss等的方法评定胸廓形状,获优99例,良3例。术后12个月胸部CT检查示101例完全解除心脏压迫,1例心脏仍轻度受压;心脏位置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示4例术前异常患者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LVEF为70.5%±4.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30)。结论成人漏斗胸前胸壁凹陷畸形对心脏的影响主要是压迫和推移,微创外科治疗可有效解除心脏压迫,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