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568篇
基础医学   67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9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1636篇
预防医学   534篇
药学   560篇
  24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4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analysis of mismatch repair proteins in solid tissue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SoC) for th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characterizat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EC). Uterine aspirates (UAs) or circulating-DNA (cfDNA) samples capture the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and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molecular diagnosis. Thus, MSI analysis by droplet-digital PCR (ddPCR) in UAs and cfDNA can provide a reliable tool to characterize and follow-up the disease. The UAs, paraffin-embedded tumor tissue (FFPE) and longitudinal plasma samples from a cohort of 90 EC pati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ddPCR panel and compared to the SoC. A high concordance (96.67%)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analysis of MSI markers in UAs and the SoC. Three discordant cases were validated as unstable by ddPCR on FFPE samples. Besides, a good overall concordance (70.27%) was obtained when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dPCR assay on UAs and cfDNA in high-risk tumors. Importantly, our results also evidenced the value of MSI analysis to monitor the disease evolution. MSI evalua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samples shows great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follow-up of endometrial tumors, open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f E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在低危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评估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妊娠11~13+6周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组。收集两侧子宫动脉多普勒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早期是否有切迹,以及孕妇基本临床资料和胎儿出生信息,将以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00例孕妇,包括正常妊娠结局组74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60例。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动脉两侧平均搏动指数(mPI)、平均阻力指数(mRI)和两侧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2、0.574、0.521,三者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648;孕妇BMI、年龄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51。结论 建立了低危人群在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妊娠11~13+6周单纯应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有限,将子宫动脉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结合可提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联合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与变性子宫肌瘤。方法:回顾性分析ESS患者19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36例。分析患者磁共振直方图(T2WI肿瘤最大层面直方图)及彩超检测结果特征,并对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ESS患者与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近似,但各具特征;ESS患者年龄更高,绝经女性所占比例更高,且肿物最大直径相对更大。超声检测肿瘤基本特征可见,ESS患者肿瘤边界模糊的比例更高,以中强度回声为主,瘤体结构多为实性,血流丰富,红色样变比例也较高。对比之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回声多为低强度,肿瘤结构多为其他结构,血流稀疏,脂肪样变比例相对更高。同时,受试对象MRI检测T2W1肿瘤最大层面直方图相关参数,在ESS患者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中可见在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以及几个不同的百分位数(P1、P10、P50、P90)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方图(P50)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效力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2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坤泰胶囊联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阴虚证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盗汗、失眠、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黄体酮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肾阴虚证症状,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彩超进行检查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50例为子宫肌瘤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另外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全部实施诊断研究,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并通过观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V)及博动指数(PI),对比两组患者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结果: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彩色超声图像均出现了不同特征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47/50(94.00%)与对照组44/50(8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搏动指数(PI)及出血量(BFV)明显比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并能有效鉴别疾病类型,操作方法较为简便,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CB1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6例为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宫颈癌ⅠA期以及上皮性卵巢肿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EMI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CB1表达及通路相关蛋白AKT、MAPK/Erk1表达情况;采用CB1受体拮抗剂AM251和激动剂ACEA处理腺肌病组EMI平滑肌细胞,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B1表达及通路相关蛋白AKT、MAPK/Erk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腺肌病组CB1(0.64±0.16 vs 0.50±0.11)、p-AKT(0.48±0.08 vs 0.27±0.08)以及p-Erk1/2(2.17±0.82 vs 1.18±0.3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EA与AM251分别单独作用腺肌病EMI平滑肌细胞后存活率分别为(169.9±18.3)%、(41.5±3.5)%,与对照组(将对照组设为1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联合用药组细胞存活率为(103.4±11.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251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75±13.00)%及(12.89±4.16)%,而ACEA作用后则为(8.08±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CEA能提高ADS组子宫EMI区平滑肌细胞CB1蛋白、磷酸化AKT及MAPKs家族中ERKl/2的磷酸化水平,而AM251使其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麻素受体CB1可通过激活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腺肌病EMI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单纯子宫肌瘤(对照组)95例和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观察组)72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Hb水平等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外周血NLR、Hb水平对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流产史患者比例、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含量、外周血NLR高于对照组,外周血LY、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E4含量、血清CA125含量、外周血NLR、外周血Hb水平是影响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79、5.726、3.669、1.833);NLR、Hb水平、NLR联合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9(95%CI:0.681~0.836)、0.776(95%CI:0.700~0.852)、0.849(95%CI:0.786~0.913);NLR联合Hb水平预测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AUC大于单独NLR、Hb水平(P<0.05)。 结论外周血NLR、Hb水平是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并子宫腺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调查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侧支动脉的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UAE手术治疗时进行观察,评估患者术后侧支动脉的发生率,根据侧支动脉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侧支动脉组和非侧支动脉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各项检查指标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子宫瘢痕妊娠患者UAE术后侧支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经统计观察显示,在子宫瘢痕妊娠UAE手术期间共形成侧支动脉患者45例,发生率为35.4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侧支动脉组和非侧支动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孕周、文化程度、据上次剖宫产间隔、子宫肌瘤病史等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前置胎盘、盆腔炎症、妊娠期合并症、人工流产手术史、剖宫产次数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设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变量赋值,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史、盆腔炎症史、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人流手术史、剖宫产次数多等均为子宫瘢痕妊娠UAE治疗时侧支动脉形成的高危因素。 结论我院子宫瘢痕妊娠UAE治疗期间侧支动脉形成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中前置胎盘史、盆腔炎症史、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人流手术史、剖宫产次数多等均为侧支动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