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efects of the cystic fibrosis (CF)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protein affect the homeostasis of chloride, bicarbonate, sodium, and water in the airway surface liquid, influencing the mucus composition and viscosity, which induces a severe condition of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along the whole life of CF pati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CFTR modulators, novel drugs directly intervening to rescue the function of CFTR protein, opens a new era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review summarizes the most recent advancement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ive and inflammatory pathology of CF lung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再生,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α/趋化因子 CXC 亚族受体 4(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SDF-1α/CXCR4)信号通路变化,探讨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再生的机制。方法取 72 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于右后肢胫骨近端内侧制备直径 8 mm 圆形皮质骨缺损并脱蛋白松质骨支架修复模型,随机分为 3 组(n=24)。A 组腹腔注射 PBS,B 组术肢给予应力刺激治疗+腹腔注射 PBS,C 组术肢给予应力刺激治疗+腹腔注射 CXCR4 拮抗剂(AMD3100)。术后 2、4、8、12 周,摄 X 线片并采用 Lane-Sandhu X 线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情况,取标本行 HE 染色观察新生骨组织及支架降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VEGF、CXCR4 表达水平;4、8 周取标本 Western blot 检测 SDF-1α 及 CXCR4 蛋白表达水平;12 周行 Micro-CT 检查,计算新生骨体积及新生骨密度。 结果X 线片检查示,除术后 2 周各组骨缺损区及支架无明显变化外,4、8 及 12 周时 B 组骨愈合评分均高于 A、C 组(P<0.05)。12 周时 Micro-CT 扫描可见 B 组骨缺损修复、髓腔再通,新生骨体积及骨密度均高于 A、C 组(P<0.05)。HE 染色显示,术后 4 周开始 B 组骨再生及支架降解均明显快于 A、C 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 VEGF 及 CXCR4 阳性表达均在 4 周达峰值;各时间点 B 组 VEGF 及 CXCR4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A、C 组(P<0.05)。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4、8 周时 B 组 SDF-1α 与 CXCR4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A、C 组(P<0.05)。 结论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再生可能与其促进骨缺损区组织高表达 SDF-1α,激活与其下游调控 BMSCs 募集的 CXCR4 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的并发症及临床评分改善情况,为医务人员评估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患者接受 PLIF 的并发症风险和临床获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 2013 年 6 月—2016 年 6 月符合选择标准的 1 136 例行 PLIF 治疗的 55 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的年龄分为 55~64 岁组、65~74 岁组和≥75 岁组。比较 3 组患者一般特征、合并症情况及手术资料,统计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病率,并按照最小临床显著标准(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对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比较不同年龄段并发症发病及 VAS 和 ODI 评分改善达到 MCID 的情况,并对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3 组患者手术融合节段数和合并骨质疏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合并症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62 个月,平均 27.4 个月。术后并发症结果中,3 组术中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 ODI 评分改善达到 MCID 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 VAS 评分改善达到 MCID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55~64 岁组和 65~74 岁组间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 ODI 评分改善达到 MCID 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岁组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症、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 ODI 评分改善达到 MCID 情况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是系统性并发症、微小并发症和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外,手术时间长是术中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融合节段数增加是系统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合并症数量是微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合并骨质疏松是远期随访终点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与年龄<75岁的中老年患者相比,年龄≥75 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PLIF 手术并发症风险较高,但术后 VAS 和 ODI 评分改善相似。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行 PLIF,对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DM)伴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情况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DM合并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措施结合Orem自理干预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空腹血糖水平。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入组后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GQOLI-74评分量表、SAS/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评估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及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为(6.74±0.61)、(6.32±0.5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8±0.55)、(7.11±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满意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3.3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GQOLI-74评分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分别为(74.59±6.17)、(77.84±6.18)、(70.29±5.02)、(77.34±7.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5±5.75)、(69.43±6.05)、(66.12±4.95)、(70.93±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为(34.28±5.03)、(35.58±5.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4±5.65)、(44.73±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PurposeTo assess the prediction of the response to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n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R) based on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images using deep learning (DL).Methods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ing 216 eyes of 175 patients with CSCR and persistent subretinal fluid (SRF) who underwent half-fluence PDT. SD-OCT macular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before (baselin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 by experts based on the response to PDT: Group 1, complete SRF resorption (n = 100); Group 2, partial SRF resorption (n = 66); and Group 3, absence of any SRF resorption (n = 50). This work proposes different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1st approach compares all groups; 2nd compares groups 1 vs. 2 and 3 together; 3rd compares groups 2 vs. 3.ResultsThe mean age was 55.6 ± 10.9 years and 70.3% were males. In the first approach, the algorithm showed a precision of up to 57% to detect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group 1 based on the initial scan, with a mean average accuracy of 0.529 ± 0.035. In the second model, the mean accuracy was higher (0.670 ± 0.046). In the third approach, the algorithm showed a precision of 0.74 ± 0.12 to detect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group 2 (partial SRF resolution) and 0.69 ± 0.15 in group 3 (absence of SRF resolution).ConclusionDespite the high clinical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of chronic CSCR to PDT, this DL algorithm offers an objective and promising tool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PDT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HTh74细胞株增殖的潜在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七叶皂苷钠(0,20,40,60,80 μmol/L)处理HTh74细胞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不同浓度的七叶皂苷钠(0,20,40,60,80 μmol/L)处理HTh74细胞24h、48 h和72 h后,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HTh74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并计算细胞增殖率及半数抑制率(IC50);以不同浓度的七叶皂苷钠(0,5,10,15,20,25 μmol/L)处理HTh74细胞48 h后,Western印迹检测七叶皂苷钠引起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七叶皂苷钠作用后,细胞发生明显皱缩,且作用浓度越高细胞皱缩越明显;MTT法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对HTh74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典型的时间与剂量依赖性,80 μmol/L七叶皂苷钠作用24 h,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11.4,P<0.01),而40 μmol/L作用48 h及72 h时,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F=543.6,722.1,P<0.01),并且48 h的IC50为69.4μmol/L,72 h的IC50为32.5μmol/L;七叶皂苷钠作用48 h后Akt、p-Akt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的表达显著降低,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与未经处理的细胞相比,低浓度(5 μmol/L和10 μmol/L)七叶皂苷钠处理时Akt和p-Akt的表达水平已开始降低(F=613.9,P<0.05),而从15 μmol/L开始,CDK2表达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F=208.9,208.3,P<0.05).CDK1、CDK6、细胞周期蛋白D以及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抑制人甲状腺未分化癌HTh74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Akt、p-Akt以及CDK2等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